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1.05.12
【水利系訊】水利系為提昇學生實務工程經驗,使課堂上所學理論與實務合而為一,並增加學生職場競爭力,4月6日辦理工程參觀,包含坡地穩定與崩塌治理工程、水文觀測及實習、河工與防洪等課程,由水利系廖清標主任率領系上鄭仙偉老師、許少華老師、蔡桂郎老師、陳憲宗老師、陳肇成老師(經濟部水利署副總工程司)、王傳益老師及水利系學生近90人,至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及盟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訪。
上午至第四河川局,由姚嘉耀局長(現任水利系友會副會長)接待,聽取林蔚榮工程司有關「濁水溪流域治理及河川環境營造」簡報,該局亦提供書面資料供師生參考。而後參訪該局轄區河川「濁水溪濁水堤防」防洪工程設施,瞭解河川治理方法與維護管理措施,接著至彰雲大橋觀摩流量觀測工作,學習瞭解水位、水深、流速及流量觀測之過程與方法。其後參觀該局最具代表性之「東埔蚋溪木屐寮」滯洪池工程,學習將河川環境營造融入生硬之河川治理工程,體驗青青草園區(消能池)及濕地(滯洪池)之生態與綠化美感。
下午則至盟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訪,由王錦松董事長接待,聽取鄭恆志副理有關「地工織物應用於坡地穩定與崩塌治理工程」相關簡報,介紹應用地工織物結合生態景觀與減碳之綠色工法案例。接著依人數分梯次參觀該公司與生產線,瞭解「地工織物」之「織布與不織布」之製作及品管流程,進一步知悉該公司之經營理念。其後驅車前往中山高速公路橋下大安溪右岸,苗140縣道旁之「火炎山工地」參觀,聽取火炎山歷次土石流對於山坡下方公路之危害及治理過程,其間經歷各種治理方法仍未見具體成效,最終採用地工織物以穩定坡地及減輕土石流衝擊,方達成治理之目標。
校外的工程參觀與實習,除提昇學生實務經驗與素質外,進而瞭解將河川與崩塌治理工程融入環境營造、生態景觀與節能減碳等綠色元素,為現代工程師必備職能與未來工程趨勢,透過室內學理論,走出戶外學實務,達到理論與實務合一之終極目標。
水利系廖清標主任率領該系師生近90人,至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及盟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訪。(照片/水利系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