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人事室訊】本校退休人員聯誼會會員大會6月7日在第六國際會議廳舉行,會中除會務報告、專案討論及座談外,特別邀請宗教學博士、中台禪寺普民精舍住持釋見達法師蒞臨開示「追尋無限的生命」。
見達法師指出:學佛修行,不必等到老,隨時隨地都可進行;但隨著年歲增長,因為人生閱歷和體會豐富了,更容易看透事物,因此退休之後,可說是接觸佛法的最好時機。就哲學而言,生命分形而上的心靈和形而下的物質。煩惱、生病、退休、年老時,一般人就會追求形而上的。而且,常人往往是在對物質世界幻想破滅,看透物質的無常屬性之後,才會覺悟,追尋永恆的生命。永恆的生命要從心靈上去追求,「人之將死才知道一切東西不屬於我,唯有心靈成長最實在」。至於心靈成長的標準,則是以煩惱、罣礙是否變少為準則。所謂「覺悟」其實就是「學習看見自己的心」,當一個人能謙卑的面對自己時,就比較不會在意外在的一切事物。
法師以波斯匿王的公案為例,指出物質界(如恆河、身體)分分秒秒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本具的「心」-看恆河的心,身體、皮膚會皺,心不會皺。看世界的「肉眼」只是工具,真正用的是「心眼」,透過生滅的形而下事物,才能呈現出不生不滅的「心」,接觸佛法可看透一些看不透的東西,例如,睡覺時,無法握有任何東西,只有夢相隨,陪著你入睡的也祇是「心」,「覺性」才是生命真正的主人,透過「覺性」才能看見自己本具的心。
法師最後也說,宗教沒有優劣、高低之分,信仰也沒有互不相容的排他性,佛教講「慈悲」,是以眾生平等為立足點的「大愛」,與天主教「生命有限,愛永無止息」雷同。心靈的成長是每個人生命中重要的課題,藉由宗教的修行與精進,可引領心靈成長。
![]() 李元棟會長(右)代表本校退休人員聯誼會邀請見達法師進行一場心靈講座。(照片/人事室提供) |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