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本校為了紀念丘逢甲先生取名逢甲大學,我很好奇研究他的一生言行,為何值得我們紀念他,他的思想有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是否像孔子一樣,是一位人生導師。
丘逢甲先生滿清時代生於台灣,1895年三十歲盛年之時,因正義而參與組建台灣民主國,領導義勇軍對抗日本,失敗後,轉進陌生的地方中國廣東發展,繼續他的志業教育工作。丘逢甲先生享年五十歲,前半生成長於台灣,後半生成就於中國大陸。
一百多年前,丘逢甲先生從事教育,足跡遍及南洋、東南亞、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主張廣開學堂,建孔廟,推廣儒家思想。今天中國在世界各國廣設「孔子學院」,推廣文化交流,有部份來自於其理念。
丘逢甲先生在廣東韓江流域潮汕地區講學,推廣教育,開啟民智,辦了一百多所中、小學、師範學校,最有名氣的是具有現代思潮的嶺東同文學堂。議設同文學堂,籌募資金時,給南洋華僑朋友的一封書信中,談及他做人交友原則,「今人朋友之義不講,而喜結盟兄弟,官場尤多,此惡習也。弟交朋友,至今卻未與人換帖。」換帖的內涵意義,即是與人交往只講利害關係。丘逢甲先生辦學治事理念,「與門弟子言學以“立誠”為主,謂修身入世,捨誠無立足處也。」此與孔子所談「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之也」的道理相通。也就是說到外國陌生的地方,同樣要有「誠實、正義、正派」的做人處事態度,才是成功的要素。二千六百年前,戰國時代齊桓公在歷史上成就了霸業,孔子《論語》評論,「齊桓公正而不譎」,意思表示他治國治事,正道、正義、正派而不施詭詐。
綜觀丘逢甲先生一生做人做事,治學治事,是「誠實、正義、正派」,不做作、不詐欺。與人交往談理念、義理,不與人換帖,因此在中國教育事業上取得重大成就,值得敬仰,值得我們紀念他,作為我們的人生導師。未來海峽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中國幅員廣闊,各位同學在台灣完成學業之後,因地緣、文化、經濟全球化之故,有很多機會前往中國各地工作,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丘逢甲的思想「誠實、正派、正義」可作為我們做人處事的中心思想,從事事業發展方向思想基本指導原則。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