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9.11.15
本校長期從事國際、兩岸交流、產學合作、特定議題研究等工作,對於交流互訪、科技技術研究、技術引進、推廣運用等,頗受各界肯定。有鑑於大氣變遷環境改變,水利新技術研發與運用為世界各國重視與需求,今年本校結合相關系所技術及資源,成立「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作為水利技術研發與交流平台,加速兩岸學術研究與技術資源交流,促進產學合作,積極參與提升國內水利技術科技化。希望以水利科技為起點,建構兩岸科技交流之常軌,營造雙方互信基礎,在平等互惠共識下,未來就特定議題進行實質共同推動研究計畫。
近年本校積極推動兩岸科技交流工作,如辦理「海峽兩岸多砂河川整治與管理研討會」,已邁入第11屆,交流的專家學者及參與研討的水利菁英非常可觀。辦理多項兩岸水利專家學者互訪及水利設施考察及移地教學;亦積極參與各項國內水利議題研究,如「頭前溪中正橋河段沖刷防治工法評估與設計」、「荖濃溪、隘寮溪河道疏濬與河床穩定研究」、「大甲溪流域防洪預警系統先期規劃」等研究。
研究中心成立後,遂擴大技術研究發展與技術組織,發揮精實的積極動能。(1)在兩岸合作方面,建立起兩岸交流平台,使兩岸水利在平等互惠原則上,成為友好的合作夥伴。今年6月本校業已與黃河研究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武漢大學等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水利科技領域進行人才培養、加強學術研究與成果推廣的合作與交流。包括雙方研究人員交流互訪,推展雙邊合作研究計畫,互邀出席學術研討會與聯合舉辦學術會議等。在水利科技方面,目前中國大陸大型工程經驗比我國豐富,但我國諸多水利產業、灌渠系統、颱洪災害應變系統等方面,因長期投入研究,成果斐然,可作為與中國交換之經驗分享。(2)在科技產業育成方面,運用本校育成中心專業,評估具應用潛力技術,共同推動產業育成業務。(3)在科技技術及專利授權方面,推動本校科技專利技轉,並引進大陸創新專利技術合作,進行兩岸科技研發合作。(4)在人才培育上,推動兩岸產官學技術及人才交流活動。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能帶動經濟繁榮,作為放眼世界的籌碼,科技亦能為保護自然環境及人民的生命財產,找到更好的方法,更確保環境的永續發展及社會經濟的穩定,就像一句廣告詞說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未來工作目標,為建立兩岸科技資訊交流平台及交流合作機制,成為一個科技人才培育中心、科技創新整合中心、與科技交流中心。發展方向:縱的部分以人才的培養及高新技術的引進學習作為主軸,穩固軟體建設。橫的方面可分人才培育、交流活動、技術引進與輸出、成立產業育成團隊、出版高新科技圖書等五個途徑進行。
本校創意文華中心。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