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9.11.15
「商品實用之外,還需要意涵。」這是行銷在商業各項功能中的角色,以及所需專業,也是台灣未來所期待的人才。本校行銷學系的創立,是回應趨勢的新意涵。尤其在快速變化的兩岸大中華環境下,行銷導向的商業人才培育,是有效區隔的優勢來源之一。
高感性與高體會能力的培養,是行銷學系的特色之一。「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以創造優美動人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這包括了美感體驗、同理心、設計感、整合力與故事編劇。我們珍惜18歲剛離開高中升學壓力的學習原點,一切先歸零,體會人與外在環境,如同心圓一圈一圈勢力範圍擴大的連結關係,舉例來說,找個在你生命中佔有特殊地位的東西─高中制服、最愛的包包、鉛筆盒或一隻酷手錶之類。把它放在你面前的桌上。想想下面這些問題:一、當你注視這東西的時候,它讓你想到什麼?過去的生活?背後的創作者?或許你可以發掘出一些愉快的經驗或感受。二、它如何觸動你的感官?應該有許多細微之處,或設計元素,引發你的五官反應。三、思考一下你是如何將感官線索,連結到對物品的看法與感受。你看出中間的關聯?
這一圈圈的體會,也就隱約地摸索到產品之設計、產品功能、定價、服務、通路、品牌印象等 STP+4PS的行銷架構。因此本系設計的教育目標為,以約10,000小時規模的學習與生活來薰陶學生的(1)創新設計感、(2)趨勢觀察力、(3)跨文化同感力、(4)企劃整合力、(5)國際語言。這是不一樣的原點,給學生四年的try and error探索與烙印,也寄望是逢甲大學大樹的新枝葉,祝逢甲大學,生日快樂,萬歲!!!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