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偉大的丘逢甲先生 前董事、第二屆傑出校友 黃秋雄博士
deco

偉大的丘逢甲先生 前董事、第二屆傑出校友 黃秋雄博士

2009.11.15

deco

北宋理學家程顥,身處外患內憂的年代,有詩《秋日偶成》道談豪雄人物。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丘逢甲先生,1889年殿試中進士,到署不久,無意仕途,親老歸鄉,回台灣致力教育之外,勤於作詩。1892年作《柏莊詩草》第一首詩,《立春前一日與呂大瑜玉游部子山用前冬遊韻》,描寫台中大坑的山水。整首詩表現出世的人生觀,這時他才28歲,正值盛年,卻有棄官歸隱淡泊名利的思想。

水曲山重畫意存,小桃紅處訪仙源;

莫成劉阮歸來日,已見人間七代孫。

又占浮生一日閒,尋春人在白雲間;

欲從叢桂吟招隱,不數淮南大小山。

滄海橫流居未安,一丘一壑此心寬;

他年雪夜如相訪,請作山陰道上看。

利鎖名?百不宜,林泉佳處繫幽思;

此間可作王官谷,紅杏春林客品詩。

1895年清日甲午戰敗,清廷割台,31歲的丘逢甲先生倡建「台灣民主國」領導抗日,失敗後留下《離台詩》,茲摘錄兩首: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亂世團員骨肉難,弟兄離別正心酸;

奉親且作漁樵隱,到處名山可掛單」。

西進定居廣東蕉嶺淡定村,以在台灣主講崇文書院、羅山書院、宏文書院的經驗,繼續於潮汕地區、韓江流域,廣辦學校一百多所,乃先後在韓山、景韓、東山等書院擔任主講,並在汕頭倡辦嶺東同文學堂,名噪一時。

後轉往廣州擔任兩廣學務公所議紳,廣州府中學堂監督,廣東省諮議會成立,被選為副議長。倡導禁賭,致力興利除弊工作,主張體制內改革。廣州賭風盛,土豪劣紳從中取利,從台灣去的「外地人」,丘逢甲先生卻不畏勢力,大力禁賭,可見其膽識。丘先生更敢向當權者抗爭,同情革命份子。

滿清推翻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先生又被選為廣東省代表,推選孫中山為大總統。《嶺雲海日樓詩鈔》為丘逢甲先生代表作,有詩《謁明孝陵》:

鬱鬱鍾山紫氣騰,中華民族此重興。

江山一統都新定,大纛鳴笳謁孝陵。

如君早解共和義,五百年來國尚存。

萬世從今真一系,炎黃華冑主中原。

將軍北伐逐胡雛,并告徐常地下知。

破帽殘衫遺老在,喜教重見漢威儀。

漢兵到處虜如崩,萬馬黃河曉蹴冰。

直掃幽燕搗遼瀋,昌平再告十三陵。

丘逢甲先生原本與世無爭的心境,經過抗日保台事件的沖激洗禮,拋棄台灣榮華富貴的家業,西渡中國廣東,大力推動百年教育事業。早期看山水是看意境,後期看山水是國仇家恨,「思入風雲變態中」。

綜觀其一生,「道通天地有形外」,「富貴不淫貧賤樂」。對照程顥的《秋日偶成》,丘逢甲先生不僅是英雄,更是豪傑。其寬宏遠見,豈是一般燕雀之輩能望其項背。

丘逢甲先生對兩岸教育的貢獻甚鉅,當個人教育事業的成就正邁向另一高峰之時,民國成立後,不到兩個月,積勞成疾,不幸英年逝世,享年49歲,令人惋惜懷念。

台灣先賢以丘逢甲先生的名字創辦「逢甲工商學院」於大坑,後升格「逢甲大學」以資紀念,可知先賢的苦心。或者說,丘逢甲在天之靈冥冥中指引「?子山」(即大坑)作為興學辦學起點,以警示後人。藉此一年一度慶祝校慶之際,為文對丘逢甲的偉大及先賢的苦心表示尊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