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求真、立誠  前董事、第二屆傑出校友 黃秋雄

2009.06.13

deco

又是鳳凰花開時節了,莘莘學子即將走出校門,踏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各位同學,在校四年,可曾想過,來逢大做什麼,從逢大學到什麼。
四十三年前,我也是從逢甲畢業,依稀記得在校四年奮鬥的目標,就是一頂方帽子,學士資格,它日後可做為我們進可攻、退可守的敲門磚。成功與失敗,則看個人做人處事、修行對治的功夫。
當我學生時代,台灣是反共抗俄的堡壘。最近報載蕭副總統說:「台灣的未來是美國與中國的中繼站」。目前台灣所處的環境與當年比較,已經大大不同,視野更為廣闊。語言、文化上,我們可以在中國馳騁無礙;經濟、生活上,台灣可作為安身立命的堡壘。有旺盛企圖心者,可以躍馬中原,到中國圖求發展。
前些時候,有一部片名「一八九五」的電影,描述台灣抗日主角吳湯興的英勇事蹟,其中談及丘逢甲棄械而去。其實有些後人不太瞭解逢甲先生的精神,記述偏離史實。吳湯興是丘逢甲先生的學生,逢甲先生係清朝進士,棄官回台從事教育,清廷甲午戰敗割台,他領導義勇軍抗日,失敗後,留下《離台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逢甲先生西渡大陸廣東,繼續從事教育工作,成就輝煌。學生多人參加三二九黃花崗反清起義,且親自參與孫中山先生所領導、創建,中華民國在南京的成立大會。如今,他的蕉嶺故居,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國家級的歷史古蹟,以示尊崇。
本校為紀念丘逢甲先生對教育文化的貢獻而創立,逢甲先生在世時,「與門弟子言學,以『立誠』為主,謂修身入世,捨誠無立足處也」。逢甲大學,三位創辦人之ㄧ,逢甲先生的哲嗣丘念台先生,家學淵源,其處世理念亦認為:「因為有真誠,言行足以感動他人,就可消滅一切障礙,而事業也必隨之發展了」。
因此,在各位同學踏出校門之際,我以逢甲先生及母校創辦人丘念台先生的處世理念,「求真、立誠」作為座右銘,與各位同學互勉之。
(本文作者為美國天主教大學名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