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逢甲教出來的學生 讚! 本校再度榮獲千大企業最愛Top10
deco

逢甲教出來的學生 讚! 本校再度榮獲千大企業最愛Top10

2009.04.02

deco

【本報訊】《Cheers》雜誌進行了14年的「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持續關注台灣企業與人才的變化,成為企業與學界間的溝通橋樑。今年針對2008年《天下》雜誌1000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問卷,結果日前出爐,本校在「企業最愛的大學生總排名」(不分行業)再次榮列全國TOP10,私校中排名第二。逢甲大學不僅培育學生精實的專業知識,更重視學生Soft Skills的陶養,逢甲教出來的學生,在做人及做事方面,都是一身真本領,難怪企業都愛逢甲人。
今年調查中問到企業最重視的能力為何?連續3年企業所選出來的前3項指標均為態度面,包括「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88.5%)、「穩定度與抗壓性高」(81.4%)以及「團隊合作」(62.8%)。其中,企業認為新鮮人最有待加強的能力,第一名仍是「穩定度與抗壓性」,二、三名分別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國際觀與外語能力」,顯示企業最在乎的還是根本的態度與學習力。大學裡所學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最後決定一個人在職場勝出的關鍵條件,還是「態度」。尤其全球化的競爭,使得產業的變動速度加快,如果沒有學習能力與彈性應變的態度,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調查中也發現,過半(54.72%)企業認為現今高等教育所培育的人才,並不符合企業所用。也就是說,過去在某項領域非常專精的工作,已經不符合企業所用,現在最受企業歡迎的新人才叫做「博才」,具備一流的整合、解釋及應變等能力,能在不同狀況中應用深度技術、學習新技能、建立新關係及擔任新角色;博才不只能一直調變,還能一直學習成長。
《Cheers》也特別針對千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問卷調查,選出幾項關鍵報告,讓求職者更了解大環境以及企業的思維模式,在高失業率的年代,更清楚企業徵才的遊戲規則。調查結果包括:一、超過4成7的千大企業,以人事凍結、遇缺不補為主。求職者要培養自己「不被取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夠不受景氣影響。二、平均企業每份職缺會收到130份履歷,需要面試12人次,才能找到適任人選。所以要從眾多履歷中脫穎而出,是今年求職者最重要的課題。三、今年有5成7的企業,沒有招募新鮮人的計畫,創調查有史以來的新高;就算招募新鮮人的企業中,達88.1%的企業招募人數在50人以下,比例亦為歷年來最高。新鮮人也必須打破對工作的定義,若一時找不到正職工作,兼差、打工都是可嘗試的方向。四、今年新鮮人職缺需求,以研發、業務╱銷售及管理╱儲備幹部為主。五、新鮮人的畢業學校、證照以及企圖心,最能吸引企業青睞。在歷年的調查中,企業對於新鮮人篩選條件,不外乎這3項。另外,在撰寫履歷表時 ,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錯是措述條件與所要應徵的工作內容不符,還有新鮮人在面試時,應先加強對應徵企業以及職務內容的了解,以上是社會新鮮人求職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整體而言,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生,均需經過6個月訓練,才能有職場即戰力。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企業會以更嚴格的標準來檢視社會新鮮人的就業力。
金融風暴襲捲全球,一波波失業潮來得又急又快,不僅已在職場工作者,人人掀起職位保衛戰,在現在人才供給大於需求下,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更要認清嚴峻的現實環境,提前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及對於求職的觀念,才能對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