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生物氫能研究團隊成果發表 高速率產氫研發 獨步全球
deco

生物氫能研究團隊成果發表 高速率產氫研發 獨步全球

2008.11.20

deco

【本報訊】本校「生物氫能研究團隊」於校慶前夕11月14日,發表研發十年的「高速率生物產氫系統」,做為校慶獻禮,以突顯本校研發實力。該研究團隊主持人/工學院林秋裕院長、能源與資源中心張振昌主任、國際能源總署生物氫能小組召集人暨本校工學院特約講座三宅‧淳博士均到場與會。本校自1998年開始從事厭氧生物產氫相關研究,先藉由行政院國科會補助的計畫作基礎研究,再由本校補助進行前驅實驗室規模研究,近四年則由本校與經濟部能源局補助開發可以商業化的高速率醱酵產氫技術。
工學院林院長表示,本技術是透過會消耗氧氣的兼氣菌與深具產氫效能的梭狀芽胞桿菌,造就厭氧生物產氫的世界紀錄。目前在本土產氫菌種篩選、產氫生物反應器設計及菌種結構分析等厭氧生物技術上,已獲致傑出成果並獲得國際上的肯定。先期篩選生活污水處理廠之廢棄污泥,以攪拌式顆粒污泥床系統,產氫速率提升為15.09 L/h/L,此成果大幅領先世界水準;而依使用基質的不同,產氫速率比國際成果快四到八倍。於2007年12月底更將該技術擴大,在校內建置全國第一座「生質能源示範先導工場(pilot plant)」,在產氫研究上產生具體效果。
林院長也表示,藉著團隊式的「生物產氫技術」開發,獲得許多有形與無形的成果與效益。(1)在專業技術方面,獲得產氫速率世界第一的關鍵技術,完成高速率的先導工場(pilot)與其操作技術,吸引國內4廠家先期參與的產學合作,並獲有8項國內外專利。(2)在學術成就方面,生物氫能領域3年來SCI期刊發表篇數是世界第2,論文大多在重要且國際知名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衝擊係數2.725,能源領域國際排名前5%),且擔任該期刊之客座編輯(Guest Editor);最近也在環境工程學會與化學工程學會年會分別獲得「最佳論文」與「化工傑作獎」。(3)在國際地位提升方面,吸引國際專家來訪並獲得肯定;參與國際能源總署氫能推動協定生質氫能小組(IEA-HIA Task 21),發起成立亞洲地區生質氫能之專業學術組織「Asia Bio-HyLinks」,且秘書處設在逢甲。(4)在人才培育方面,學生受工場實務專業訓練即Hard Skill之養成,也獲得團隊合作、發表技術訓練等Soft Skills之養成;擴增本校學生之國際觀與經驗,有芬蘭與泰國之博士生與訪問學者4人次作12人月之停留交流;另外,設有「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與「生質能源與綠色科技學分學程」分別供碩士與大學部修讀。
為展示十年研發的成果 ,本校「生物氫能研究團隊」特別於發表會當天及校慶日用氫能量煮咖啡、點亮LED燈等,讓參觀的貴賓讚嘆不已。

工學院林院長說明「生物產氫技術」。(攝影/楊淇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