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執行經濟部生物氫能計畫成就卓著 創造極具國際競爭力之環保能源產業

deco

逢甲執行經濟部生物氫能計畫成就卓著 創造極具國際競爭力之環保能源產業

2008.10.09

【能資中心訊】台灣地區自產能源有限,能源供應有98%以上需仰賴進口。為提升自產能源供應、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同時減少廢棄物在自然界中腐敗而產生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經濟部能源局自2000年起,即積極輔導大學院校成立能源科技研究中心,以結合學界研究能量,擴大國家能源科技整體研發績效。自2005年度起,能源局依據「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經濟發展諮詢會議」、「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統府經濟發展諮詢會議」、「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及「全國非核家園大會」等會議之國家能源發展政策,研訂再生能源、能源新利用以及節約能源等三大重點研發方向;本校獲選再生能源利用領域之「厭氧生物氫能技術研究發展計畫(94-97年)」。此外,本校也提供「校卓越計畫(95-97年)」相關經費搭配上述能源局計畫,共同推動前瞻能源科技之創新研究發展。
本校的生物氫能研發計畫,於基礎研究、技術整合創新、專業研究人員培養及跨校研究團隊的養成皆有卓越成效。在科技基礎研究已獲致傑出成果,所開發之顆粒污泥/固定化細胞系統之醱酵產氫技術,以產氫速率而言,若使用簡單分子(蔗糖)醱酵則高達360 L/L/d (為國際水準12倍以上),若是大分子(澱粉)醱酵也高達48 L/L/d(為國際水準8倍以上),居世界領先地位。在科技整合創新則獲得多項專利發明,有中華民國3件及美國1件,另有6件審查中;這些專利自2006年起與德鎮盛工程及吉磊顧問公司簽訂技術業界合作先期參與,2008年新增王田機械與夆潤科技兩家公司(共計4家)。另外,也培養專業人才7名(博士後3名,碩士後研究員4名),培育3名博士與20名碩士級專業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組成跨校且資深與新人均有的產氫研究團隊,含化學工程、環境工程及生物技術專業領域,成員既可有多元思考訓練,經驗也可傳承。透過這個氫能計畫的執行,也獲得本土產氫菌之高速率產氫及最適化操作技術,提供專利轉移產業使用,創造出具國際競爭力之新興環保能源產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略盡棉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