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8.05.22
【圖書館訊】為有效使學生勇於提問及參與討論,教學工作坊第二個主題為「如何讓學生熱烈參與討論」,邀請到外文系彭芳美老師、水利系葉昭憲老師、公共政策所馬彥彬老師、國貿系吳廣文老師等四位教師,分享他們如何利用網路教室的討論區,讓害羞不敢舉手的同學說出他的想法,以及討論區的創意用法。
第一招 決定運用線上討論的時機:教學互動能激發學生思考與學習動機,所以以往多數教師都經常在課堂上安排實體互動討論,但是若遇到下列情況,包括:一、學生人數太多,時間無法允許每個人發表;二、學生無法經常碰面(例如在職專班、通識課);三、需要掌握小組互動紀錄;四、討論無法立即獲得答案,需要時間蒐集與思考。此時線上討論就能輔助實體討論的侷限,發揮不受時空限制的優點。
第二招 設定討論主題:一、課程學習資源的共建:開設課程學習資源論壇,由同學蒐集課程相關學習資源(例如:新聞、期刊、論文、網路資源等),一方面可以增進同學閱讀課程相關內容,也能經由班級共建共享建構學科主題知識庫。以吳廣文老師「企業行銷管理」課程為例,其建立一個「Knowledge Supply」討論區,開放同學蒐集分享相關資源。
二、針對特定文章或書籍撰寫評論心得:由老師提供一篇文章讓同學發表評論或心得,同學可以同時觀摩彼此不同觀點,並互相討論。以葉昭憲老師的「集水區經營」課程為例,讓同學蒐集所列之兩個水庫集水區自然環境資料(地質、地形、土壤、水文、植生)並加以比較討論。
三、主題探討:每月提供一個與課程相關議題作討論或辯論,可結合時事或是重要節慶活動(例如:奧運、選舉、物價上漲)。以馬彥彬老師的「資訊化社會」課程為例,就設定課程相關單元主題,請同學上傳心得並分享相關資料。
四、共同創作:例如故事接龍(Chain Story),由教師給一個起頭句子,並由同學接力完成一篇文章。以彭芳美老師的「電腦輔助英文學習」課程為例,以One day a strange thing happened to me為開頭,並透過小組集體創作方式完成一篇文章,學習成效極為顯著。
第三招 激發同學參與動機:將互動作為課程評量方式之一,學生才會有動機去參與。而後續也需要老師投注時間心力帶頭示範並給予回應,才能讓同學有持續參與的動力。若是學生人數眾多的課程,則可藉由分組,指定小組長、版主協助經營,減低教師負擔。此外,也可以採取討論區同儕評分的方式,讓同學互評。
第四招 討論區的創意應用:除了班級討論區外,教師也可以結合部落格或是外部專業討論社群,讓學生可以多元接觸並嘗試參與專業社群的討論。由於討論區能保存完整討論歷程,對於指導研究生論文也能發揮保存與知識管理的效用。
透過以上分享,本校師生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討論區的使用方法,歡迎與圖書館聯繫。連絡電話:04-24517250分機2668,電子郵件:bb@fcu.edu.tw。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