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8.05.08
【歷史文物所訊】本校歷史文物所於4月23日邀請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歷史研究所卓克華教授蒞校演講,主題為「寺廟與台灣開發史」,吸引不少師生前來聆聽。卓克華教授是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史、古蹟史、宗教史、台灣文化史、民族文化資產專家,著作等身。其對清代台灣郊行以及寺廟與地方開發史的相關研究成果,屢受學界關切與推崇。
此次演講卓教授主要以台中以北的寺廟研究為例,解讀一些寺廟與台灣開發關係之間的問題。諸如從寺廟的名稱看其教派,或是從寺廟主祀的神瞭解該地早期地方開發族群的淵源,以及從名稱看是官廟或私廟等等,就之前的田野調查以及著作等經驗與在場師生分享,他對寺廟與台灣開發的一些獨特見解獲得聽講師生熱情迴響。
卓教授以其自身經驗指出,學術界投入台灣寺廟的研究,最後常吃力不討好。他指出,很多台灣廟宇常愛以自身歷史悠久,做為對信徒的號召,不過常淪為自吹自擂,現今台灣所謂開台祖廟一大堆就因此而來,而這也是台灣寺廟文化的常態,而學術界凡事求真,就容易得罪相關廟宇主事者。他也感嘆,台灣很多廟宇雖然財力雄厚,但對於贊助學術研究卻是意願不高。
最近大甲鎮瀾宮剛結束大甲媽遶境活動,卓教授也提到媽祖的相關研究。他呼應國內學者蔡相輝先生的說法,認為媽祖是由摩尼教的女巫發跡演變而來。卓教授認為,媽祖從早期在大陸的航海神的性格,至台灣演變成聞聲救苦救災的萬能女神,係民間將所謂的觀音與媽祖信仰合而為一,也可說媽祖是觀音的道教化。
另外,他也以新竹金山面的金山寺的研究為例,指出古文書對台灣史研究的重要。之前新竹地方對於金山寺的歷史淵源有不同說法,相關研究也出現盲點。最後他自金廣福的古文書中找到該寺創建年代與背景的有力佐證。
由於古文書研究是本校歷史文物所的重點研究發展項目,卓克華教授也肯定此一走向,並期望能藉此發掘出更多台灣史上有待解決的答案。
卓克華教授。(攝影/廖盈宣)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