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走南闖北 勇攀高峰 專訪詹杭倫客座教授

2003.11.28

deco

【校園記者劉靜宜專訪】本校中文系本學期禮聘來自北京人民大學的詹杭倫教授擔任客座教授。詹教授去年曾獲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的支持,在成功大學做了兩個月的訪問研究;今年再度得到國科會的支助,蒞校講學。詹教授淵博精深的學問素養、精湛嫺熟的講課藝術,以及富有親和力的言談舉止,使中文系大學部與碩博士班的同學都心悅誠服,佩服不已,見識到國際漢學學者的風範。談起詹教授的經歷,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走南闖北,勇攀高峰,享譽三地」的人生畫卷——詹教授籍貫是四川榮縣,出生在美麗的浙江杭州西子湖畔。他小學剛畢業,就遭逢文化大革命;上了兩年初中,便遇上知識青年下鄉運動而失學。從小喜愛讀書的他,便在家自學,幾乎讀完了一家工廠圖書館所收藏的全部文史書籍。直到1977年,大陸恢復大學聯考制度後,他才得以步入專業的學術殿堂。詹教授說,他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論的研究,從讀研究生算起,差不多有廿個年頭了。回顧他的學術生涯,包括了三個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四川師範大學求學,在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方回詩論研究〉時,奠定了文獻學和唐宋詩學的堅實基礎。第二階段是在天津南開大學訪問進修,他完成了〈金代文學思想史〉研究計畫,學得了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第三階段是在香港浸會大學深造三年,除了完成博士論文〈清代賦論研究〉之外,也開拓了學術眼界,體認到古代文學研究應該建立國際漢學的視野。走南闖北的學術經歷,造就了詹教授融合南北學術之長的治學風格,他既擅長於古典文學文獻的整理研究,又擅長於文藝理論與美學理論的思辨分析。他主張以文獻學為基礎,以文藝學為指導,把義理、考據、辭章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金代文學研究中,他出版有《金代文學思想史》和《金代文學史》兩部專著,被稱頌「於金代文學研究有篳路藍縷之功」。在辭賦學研究領域中,他撰有《雨村賦話校證》、《清代賦論研究》、《清代律賦新論》、《唐宋賦學新探》等專著,被譽為「辭賦學界耀眼的新星」。在文藝美學研究領域,他在大陸每期發行12萬份的《人民政協報-學術家園版》開設有「文藝審美例話」專欄,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詹教授在中國古代文學、文藝美學、辭賦理論、古代家訓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領先成果。這麼一位享譽兩岸三地的傑出學者,此次來台講學,實為逢甲學子之福。

詹杭倫教授。(照片/詹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