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惜 緣 第四屆傑出校友 會計系教授 陳蒼和

2003.11.12

deco

諺云:「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逢。」又云:「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悉言:「緣」之難得可貴。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眼恢恢,疏而不漏。」又言「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有善願天必佑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釋如是「因」如是「果」。可是世間為善(善因)不得好報(善果),為惡(惡因)未受惡報(惡果)者,屢見不鮮。因此,心志不堅,知見不淨者,容易失去信心,甚至怨天尤人。 佛家深信「因果」或稱「業果」,具體說就是「因緣果報」,緣有順緣、助緣或善緣,亦有逆緣、違緣或惡緣。善因加善緣必得善果;善因乏助緣或遇惡緣,果不熟;惡因得善緣,報不顯。若是善因又得善緣,其果必定豐碩,如農稼選擇優良種子,勤奮耕植,又值風調雨順,自得豐收。倘遭風雨旱魃之災,終年辛勞,付之東流。設因豐收而放逸,歉收而餒志,良田因之荒蕪,必然「倉廩虛兮歲月乏。」 為惡者因有善緣得以輕報,如不知懺悔,改過行善,以補前愆,以贖過錯,則報應當為之加速。俗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日未到。」 「因緣果報」其實是最符合科學概念,水因加熱而蒸發,因冷卻而成冰,蒸氣冷卻復為水,冰因受熱又成水。其變化在於「加熱」或「冷卻」,此二者就是「緣」、就是「條件」。 人因出生國土、城鄉、家庭不同,其外在條件因之而異,亦因五官正常、或先天殘缺而不同。可是由於人的意志、奮鬥、毅力、修身、修心,其「順緣」固可成為「順增上緣」,也可將「逆緣」變成「逆增上緣」。世上資質優秀,家境不錯,努力向上,有所成就者,當然不少。身體不俱,家境貧寒,知所奮進,克服障礙,突破困境,出類拔萃者,不乏其人。反之,身體碩壯,家境優裕,不知善用,虛擲寶貴光陰者有之;甚至惡用良好條件,自甘墮落者,更是令人惋惜。何以至此,繫於「惜緣」與否一念之間。 逢甲大學無論師資、設備、校園倫理,都不斷在充實'在深化之中,我們如能珍惜此生得以成為逢甲人的緣分,以善念對治惡念,以信心克服徬徨,以精進驅逐放逸,充分運用擁有的條件,以良師益友作為助緣,理想固可實現,夢想都能變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