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3.11.12
我在民國五十一年夏天應人言先生之邀到逢甲工商學院服務,一開始任教授兼訓導主任,半年後改兼教務主任,十一年後擔任院長,六十九年改制大學後任校長,七十七年退休後任董事長、副名譽董事長、榮譽教授以迄於今,總計在逢甲四十一星霜,自五十一歲到今年九十二歲,沒離開過逢甲。 四十一年,看著逢甲茁壯,看到逢甲日新又新,心中之快慰不可言喻。 因為剛剛紀念人言先生逝世十週年,令我對創校時的種種緬懷不已。在此借週報一角把我當年聘請教授的往事寫一點出來,或可供青年朋友的參考。 創校之初,一切條件都差,從台北聘請教授來校非常困難。尤其經費支絀,不能重金禮聘。記得我好多次,親自帶著聘書到教授家裡,非常誠懇的請他務必到逢甲幫忙,薪水一定比照公立大學,交通費也從優致送。他們卻是不為所動。我也就坐在那裡等。送聘書都在暑假,天氣非常熱,我為禮貌都穿西裝,主人夫婦見我全身是汗,要我寬衣,我都不肯,一定等到他簽了應聘書我才肯寬衣。主人夫婦看我如此鄭重誠懇,才簽了應聘書。教授來到學校,我關照助教和職員一定要好好侍候,教授搭車要給他買票,來校時要去接車。甚至於我做教務主任那十年,有一二位年齡比我大的教授,他們深夜來到學校,我親自提水供他們洗澡。這樣才能把好教授留下來。 民國五十九年,我到西柏林請徐佳銘博士到逢甲任教,一方面為校求才,一方面為國舉才。他是台灣推動自動化的第一人,也是貢獻最大的人。我在旅館裡請他吃飯,我說:我聽我國駐德大使館宋鳳恩大使說,你在德國讀書,成績最好,我很敬佩,我很想請你回到逢甲來任教。他說:當時台灣已有二所大學聘請他。我說:我是十分誠意的,我是逢甲的院長親自到柏林來請你,另二所大學並沒人親自來邀請。我又說:你是客家人,我也是客家人,客家人最講義氣,你一定要先幫助我。他還是不為所動,最後我說:「國立大學人才多,學生畢業後多數出國,一去不返,甚至移民為他國服務。逢甲學生畢業後,多數留在國內,為自己的國家出力,來逢甲做教授,不是更有意義和價值嗎?」他聽了我這幾句話之後,他受了感動,當下答應來逢甲。回到台灣,來逢甲任教授兼自控系主任,又兼自控所所長。後來政府要推動自動化,經濟部長李國鼎先生拿著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的信來找我,要借徐教授,我為了國家的發展,答應讓徐教授一部份時間到行政院上班。 人言先生常說:名師出高徒,一個大學要好,一定要有好教授。 在慶祝四十二週年校慶的今天,看到逢甲有這麼多的好教授,又有這麼多的好學生,我相信逢甲一定會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更進步、更美好。這是一個老園丁的期待,也是一個老園丁的祝福。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