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3.09.05
走在今日的逢甲大學,眼前所見或是巍峨的大樓,或是滿地濃蔭的綠樹,而莘莘學子熙來攘往穿梭在校園中。誰能想像這座先進的電子化大學校園,當初曾經是個難以為繼的簡陋學園? 逢甲草創初期,物力維艱,第一年就出現狀況,險遭教育部撤銷立案。高信先生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慨然允諾接任院長職務,毅然遷校西屯,才有了今日的逢甲大學。 當時的逢甲叫作「逢甲工商學院」。人言先生接任院長之初,可說是「除了學生,什麼都沒有」。他四處募款募書,買下當時尚且一片荒涼的西屯校地,動工興建校舍,讓逢甲有了一塊立足之地。 雖然硬體設施因陋就簡,學生的管理及師資的延聘卻不曾因此掉以輕心。人言先生當時所提出的「嚴管勤教」方針,至今仍是逢甲治校的基本原則。他在任內所聘任的人才,如教務主任劉百疇先生、訓導主任廖英鳴先生、總務主任湯燦華先生,乃至於接任的院長張希哲先生,後來都成為支撐逢甲的棟樑。 從民國五十一年八月接任院長,到五十二年元月因為出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而辭去院長職,人言先生在短短四個月間,奠定了逢甲今日的發展基礎。卸任院長後,人言先生並且被推選為董事長,持續關注逢甲的成長。 歲月匆匆,逢甲已經從當初的篳路藍縷成為現今培育企業界人才的搖籃,人言先生離開我們也已十載。然而,高重建人的精神和成就,就像矗立在校園裡的人言大樓,依舊陪伴著每一個逢甲人不斷成長、學習。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