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感恩與懷念 董事 涂德錡

2003.09.05

deco

一、 緣起 我與高重建人相識於中國國民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我連任嘉義縣縣長,黨中央有意讓服務地方的年輕同志參與中央委員的選舉,特鼓勵我參選。二十多年前,一個基層青年,想躋身入中央委員之列,確實不易,正在苦無票源之際,幸得貴人─高重建人令公子高承恕教授之薦介,在陽明山大會上謁見了高重建人,謬蒙允將逢甲的代表選票賜助支持,就靠這些票源的挹注,我才能以最後一名(當時名額為130名)當選,從此與高重建人時有往來,人公愛護青年,溢於言表,每次見面,如沐春風,獲益匪淺。之後在民國81年,又蒙聘為逢甲董事迄今,每念受培植之恩,感激無已。 二、重建 四十多年前,要想辦一所大學,非常困難,尤其在台灣中部要辦一所私立大學,更是難中之難。逢甲創校之初,各種條件均極匱乏,一度還遭遇重大挫折。幸賴人公出來主持重建工作,才能藉由他崇高的德望,帶領全校師生,披荊斬棘,由無到有,由有到成長,一步一步走出困境,讓逢甲蛻變發展。所以當我們看到逢甲有今天的成就,應該感念高重建人再造逢甲的德澤。 三、風範 誠信為儒家思想精髓之所在,人公雖自幼負笈德國,專研科學,但從待人處事中所表現的中國固有道德風範:忠於黨國、忠於民族、誠信篤實,永遠令人欽敬。 人公一生行誼,對人對事,實踐力行,皆以誠信為依歸。尤其於主持逢甲重建再造時,高瞻遠矚,銳意策劃,不辭辛勞,不避繁劇,意志堅毅,行動果決,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奠下逢甲今日深厚的根基,永遠令人景仰。 四、事功\r 人公早期留學德國,學成歸國後 ,先在中央政治學校地政學院任教多年,之後任廣東省地政處長、省府秘書長,中央政府內政、教育兩部次長,并獲當局延攬入閣,出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學經歷極為完整,每一階段、每一職守,皆有卓越表現,高風亮節,公忠體國,為從政者立下典範,為黨國立下不朽功績。 九月十日為本校高重建人逝世十週年紀念日,追思憶往,不勝依依。深切私衷,益增感恩。謹以拙文,藉申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