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盼望逢甲更好 以慰 言公在天之靈 副名譽董事長 張希哲
deco

盼望逢甲更好 以慰 言公在天之靈 副名譽董事長 張希哲

2003.09.05

deco

十年前的九月十日,我接到廖英鳴兄的電話,告知 高言公仙逝的噩耗,一時情緒失控,淚滴電話機旁。第二天早晨,我趕至逢甲,與承恕世侄、廖董事長、楊校長及校中主要人員共商治喪大事。在往返旅途中,幾十年間的往事,一幕一幕地迴盪於腦中。 我受 言公知遇,始於對日抗戰時期。當時他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地政局長,又兼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委員。他至各縣市巡察時,除注意地方黨政業務外,也留意各地人才。有一次他到陽江縣巡視,聽到有人提及我在重慶中央設計局服務,他記在心裡。約在半年後,民國三十二年春夏間,他因公到重慶,便訪我長談,並建議我回粵工作。我鑒於在設計局工作未滿一年,且盼留渝多了解中央政情而婉謝。民國三十二年秋,我奉派任中山日報總主筆,報社設於韶關,因而向他請教的機會很多。抗戰勝利後,他任國民黨廣州市黨部主委,我任市黨部委員、廣州日報社長、廣州市參議員;中央政府遷台後,他任教育部次長,我任教育部司長。在這期間,他對我的指導教誨很多,我受他的指引不少。我任職教育部時,我全家和 言公全家同住於金門街教育部宿舍,不只辦公在一起,休閒也在一起,我們相處,宛如一家人。我任立法委員後,雖遷居另住,但 言公和我,每月總有幾次敘晤,多談時局、人生問題與工作上的見聞與感觸。 從民國五十一年仲夏,丘念台、蕭一山先生等邀請 言公接辦逢甲之時起,有關逢甲大事,他均邀我商議。 言公於是年八月接任逢甲校長後,他是想專心注力為逢甲「起死回生」。幾個月後,總統任命 言公接掌僑務委員會,委員長與校長兩職,實難兼顧,決定要找人接任校長。經過兩三個月研商, 言公於民國五十二年元旦到我寓所,力勸我接任逢甲校長。由於我們關係深厚, 言公十分誠懇地解說,我不願拂逆他的好意,乃欣然表示接受,但希望只任兩三年。次日舉行董事會,通過: 言公辭校長,由我接替;蕭一山先生辭董事長,由 言公繼任。民國五十二年一月五日,借北屯國小禮堂舉行交接儀式,我從 言公手上,接受了逢甲校長這付重擔。 言公自決定接辦逢甲之日起,至仙逝前數日,對逢甲校務,時時掛在心中:雖在委員長任內公務十分繁忙,乃至在出國公幹之前,對於逢甲校務,常有周詳、具體的指示。他辭卸委員長職務後,更是經常駐校,親自規劃督導逢甲的發展,必要時還親自「出馬」。例如當年逢甲申請增設中國文學系及研究所,我告訴他教育部主管單位擬簽「緩議」一事,他考慮後便與我同往教育部與李煥部長詳談,終於將「緩議」變為「准予」。 言公對逢甲的思慮、規劃及指示很多,依我的體會,可以綜合為下述幾點:(一)言公接任逢甲校長時,決專致心力將逢甲「起死回生」。(二)我任校長時,他的指導很多,總原則是:勤儉建校,力爭上游,為逢甲奠定深厚基礎。(三)他辭卸委員長親自督導逢甲校務時期,他的期望是把逢甲辦成國內一流大學或是「美國中部十大學」的規模。(四)最高目標是希望逢甲提昇成為世界級一流大學。 我自校長職務退休後,見到逢甲有很大的進步發展,十分欣慰。想起 言公為逢甲辛勞盡瘁的往事,我們紀念 言公逝世十週年,我誠懇地期望:盼董事會、校長、逢甲教職員工、在校同學及畢業校友,大家共同努力,使逢甲更好,以慰 言公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