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永恆的追思 董事長 張仲明

2003.09.05

deco

高重建人離開我們已經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景行依然記憶如新。緬懷先賢,感觸尤深,思念無已。
在我十二歲念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和承恕同窗之誼的關係,得有緣有幸初識高伯伯。高伯伯工作非常忙碌,當時親炙教誨的機會不是很多,但是每次見到他,總是對我的課業、生活多所關注垂詢,並且勉勵有加。他常常訓勉我和承恕不能太貪玩,要用功讀書,多學、多問,殷殷叮嚀我們要認真、要勤奮、要誠實。在當時,我心目中的高伯伯是一位慈祥又威嚴的長者,很敬畏又很崇拜。
高伯伯一生戮力從公,立身治事嚴謹誠信,除了睿智遠見和淵博的學識,他的犧牲奉獻、無畏無懼、慈心廣被的精神,每每思及,輒感佩景仰無已。高伯伯無論從事政治、僑務、教育工作,盡心竭慮,成就斐然。而我在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事中,所捕捉和體會最深刻的,是他的愛和用心。那種對家國、對社會、對人類、對下一代充盈豐沛的大愛,且轉化為具體認真的行動,無私無我的付出。
早年,高伯伯從事政務,對於地政改革,以其真才實學及篤實躬親的精神多所建樹。在華僑工作方面,振興全球華人教育、積極推動團結華商經貿金融政策,促進僑居地經濟建設、構築僑胞與祖國聯繫互動的橋樑等等,其功厥偉,凡此俱皆出自他對家國、社會的大愛情懷所致。在教育方面,除曾擔任教育部常務次長八年,襄助程天放、張其昀二位部長,完成多所大學在台復校工作,又協助新建數所新大學,為我國在台之高等教育奠立基石。
民國五十一年,高伯伯在明知艱窘難為的情況下,仍慨然決定接辦當時風雨飄搖的逢甲工商學院,並展現其高瞻遠矚、不憚煩困及大愛無我的精神,開始了艱鉅的重建逢甲任務。在當時學校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高伯伯首先毅然將學校從大坑鄉原址遷離,另於西屯校區現址購置校地,新建校舍,為逢甲奠定穩固基礎,對逢甲日後的發展,影響至為巨大且深遠。後人或僅能從文獻檔案中及前輩的傳講中體會老董事長對逢甲的卓越貢獻,然而卻不難想像那種備極艱辛、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歷程,若不是老董事長堅毅卓絕、忍辱負重、殫精竭智、無怨無悔的付出,何能有以致之。
回顧高伯伯陪伴逢甲人走過的三十一年歲月,無論籌款遷校、建立制度、延聘優良師資、訂定「嚴管勤教」教育方針、興建校舍、充實機儀設備等,在在展現他的睿智與魄力;而他對逢甲極度的關心和愛護,以及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亦在在顯露無遺。
記得民國七十年,我在陽明創辦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時,高伯伯非常關心,多所垂注並深切期勉,同時亦要我就逢甲設立醫學院之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對逢甲未來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抒見。不久之後,我進入逢甲董事會擔任董事,讓我對高伯伯能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老人家真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博學識廣、見解精闢,有理想、有遠見,有創造力,他的壯闊、瑰麗和豐富,或僅能以「高山仰止」形容。而更令人感佩動容的是,我深刻體認到他是用生命在經營、打造逢甲,他的那種介意、在意,對逢甲的專注和用情、用心之深,真可謂苦心孤詣,那種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無怨無悔的對逢甲的大愛,幾無有可比擬者。他無時無刻不在為逢甲籌謀、設想,對逢甲,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要讓逢甲躋身國際一流大學之列。高伯伯是逢甲的重建人,也是逢甲的再造人,若是沒有高伯伯,真的就沒有今天的逢甲。
而今,逢甲在師生們共同努力下,較諸十年前業已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當可告慰老董事長在天之靈。但我們絕對不會以現狀為滿足,相信每一位逢甲人都必秉承老董事長認真執著、大愛逢甲的精神,更多的自我期許,自我惕勵,盡心盡力,使逢甲更為精進,更上層樓。擷取老董事長生前曾說過的一段話:「我熱愛逢甲,對逢甲,我有很多夢,我要繼續為逢甲奮鬥,我希望看到逢甲未來的發展與成功,這是我朝思暮想的美夢,希望美夢成真。」我們摯愛欽敬的老人家如今正等待著我們繼續為他圓夢。
追懷這位智德兼備的先哲前賢,憶及老人家在世時的德澤典範,實有太多的感嘆、欷噓、思念與不捨,這是一份永恆的追思,無論如何述說,亦當無法表達對老人家崇敬、孺慕及懷念之情於萬一。

董事長 張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