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生生之德 桃園縣校友會會長 桃園縣議會議長 曾忠義
deco

生生之德 桃園縣校友會會長 桃園縣議會議長 曾忠義

2003.06.10

deco

易經上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有二十世紀聖人之稱的史懷哲也曾說過:「善,就是愛護和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我們游目四顧,這如今,不正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山川草木,吐露新綠,蔚成一片青蔥的好時節,而這豈不就是「生生之德」的善! 畢業一方面代表著學習階段形式上的結束;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實現抱負階段的開端。此種轉變對成長中的青年人來說,具有極其重大的個人與社會意義,特別是在人格與學養上,都將面臨相當嚴苛的考驗。因此心中的壓力和肩負的重擔是可以想見的,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失調的困境也是可以理解的。 現實讓人體驗到深刻的利害關係,猶如把一株株溫室的花朵,無情地推到實際生活上的風霜雨雪之中。然而與此同時,人們在思想領域中又另行創造了一個理想世界,諸如陶淵明的桃花源、柏拉圖的理想國。經由這扇「窗」,使得身心疲累的我們,彷彿找到了心靈的港灣。又因為理想與現實總似過與不及,於是乃有藝術的活動,讓我們在庸俗的生活中尋求一點生機。它純然是一種心靈的活動,一種直覺的意象和情趣,不僅激發了我們的活力,淨化了我們的人生,更美化了世界。 青年的人生充滿希望、期盼、活力和創意。在這些悸動的血脈之下,倘能確立目標,面對困難,運用耐心、毅力再配上具體行動,自必能從苦難的現實中,締結出甜美的理想。因此奮鬥應是人生早期奠定勝基的不二法門。但奮鬥固然輝映著光與熱,畢竟也充滿了血和淚,是故必須以自然及藝術來沖淡戾氣,調適生命。 大學教育原本只是一種基礎教育,對一個不斷追求進步的人來說,大學裡所學的一切絕對是不夠的。因此個人以為,秉持一顆謙虛進取的心,永不休止地剛健不息,才是青年人成功的進路。聖如孔老夫子者尚且「子入大廟每事問」,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忝為逢城家族的一員,忠義謹藉此,虔誠地祝願我們大家,在追求自我生命圓滿的同時,也時時不忘共同創造一個圓滿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