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3.06.10
親愛的應屆畢業同學,你們即將畢業,離開母校,與四年相處的師友話別,免不了一番惆悵。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人生最難理清的,正是那縷縷的離情別緒。
帶著你所學的十八般武藝,抱著「己達達人」的宏願,勇敢的邁向無限寬廣的未來,一切充實、光輝、美好都在前面等著你。
但臨別前夕,還有二個故事贈送畢業同學。
第一個故事是距今約二千五百年前一個孔子的學生名叫曾參,他是一位很孝順的人,在《論語?學而》留下他的言行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宋代大儒朱熹在《四書集註》解釋道:「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傳,謂受之於師。習,謂熟之於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為學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則又以忠信為傳習之本也。」這經文註釋是說忠信是做人最重要的,也就是學習的根本,曾參每天反省為人處世是不是忠信,老師所教導的是不是熟習到能身體力行。曾參因此列名七十二弟子,成為名傳千秋的賢人。比較現代一些青年,不務正業,不守正道,為非作惡,不擇手段,且倡言:「打破傳統,一切由我做起」。甚至揚言:「只要我想要,什麼都可以」。弄到社會如此紊亂,民不聊生。與古時的曾參相比,正是一個明顯的對照!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距今一千三百六十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擔心侯王、也就是他的弟弟和兒子,生長富貴,好尚驕逸,不能親君子、遠小人,致積惡滅身。所以命魏徵輯錄古來帝王子弟成敗故事,名《諸王善惡錄》,以賜諸王,好當規模。唐太宗自言他十八歲「猶在人間,百姓艱難,無不諳練。」吃飯,知道稼穡艱難;穿衣,知道紡織辛苦。他當皇帝後,看到子弟生長深宮,百姓疾苦,都不聞見,所以才用前代皇家子弟的前言施行,來當明鏡。他在序中說:「欲使見善思齊,足以揚名不朽;聞惡能改,庶得免乎大過。」唐太宗有此識見,所以成為大唐盛世的創造者,也成為歷史上的聖明天子。反觀最近廿年來,不少政治上的敗類,只知自飽自肥,不顧民間疾苦,這種人最後身敗名裂,遺臭萬年。與唐太宗相較,真有天壤之別,又是一個明顯的對照。
親愛的同學們,曾參日省其身,終成聖賢;唐太宗勉子弟見善思齊,創造了大唐盛世。您也能日省其身,見善思齊,是可以揚名不朽。
最近,新型肺炎SARS疫情嚴重, 政府、人民、醫院,傳媒呈現諸多亂象。在缺乏防疫的經驗下,各方都難免犯錯。重要的是要能反省,勇於改過;要能忠信、見善思齊,以全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日前我聽了安全衛生組呂組長的簡報後,我知道本校對SARS病毒的防阻,已有詳細具體的計畫,希望我全體師生,在劉校長積極領導下,協助政府,共策進行,則疫情的控制,甚至於撲滅並非難事。
再一次祝大家身體健康,鵬程萬里,國運、校運昌隆。
前 校 長 廖英鳴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