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校園記者鄭博文報導 】理學院李英德副院長於3月3日人文社會學院與理學院的聯合週會上,以「談優質的『教』與『學』」為題,深入淺出地探討師生之間如何達到優質的教學。他風趣的談吐及充實的內容,不僅深深吸引了現場師生,更提供了在「教」與「學」上的正確態度和方向。 李副院長為美國紐約州壬色列理工學院物理博士、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香檳校區博士後研究員,曾任本校物理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及光電物理研究所所長,現任本校理學院副院長。專長於凝態物理、雷射拉曼光譜,教學認真而又生動活潑,深受同學喜愛。 李副院長表示,優質教學一向是本校劉校長大力推動的校務方針之一,同時也是理學院一貫追求的目標。他從物理教學的角度切入,以費米(Fermi)和費曼(Feynman)兩大科學家的教學方法為例,首先點出現今學生只求文憑,視曠課、遲到為常事的錯誤觀念。他認為優質的學習,有賴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以及課後的作業複習;而正確的邏輯思考,更是現今學子有待加強之處。 李副院長引用費米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他認為教授應具備忍耐和體諒的精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並兼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需求。同時,教學應先從引發興趣的示範開始,再進入較為抽象的觀念理論。一個小小的示範,往往便是吸引學生進入學問殿堂的寶貴鑰匙。 李副院長並指出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學問本就不能侷限在單一領域,真正的學問應該通貫每個領域。他引用十九世紀科學家焦耳的一段話表示:科學家除了專業的素養之外,更要有人文素養、以及對人類生命之愛,才能把一切所學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長年以來,國內許多名校皆將重點放在專業研究方面,而忽略了大學部學生之教學工作。因此,推動「優質教學」正是逢甲能夠建立特色的策略點。李副院長期許大家由點到線、面,再擴大到全校,建立優質的學習環境,使師生都能開創幸福的未來。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