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劉校長訪吉林大學 簽署學術交流合作

2003.02.13

deco

【學交室訊】本校劉安之校長率學交室辛紹志主任 、課外活動組葛麗玲副組長以及二十位同學,元月17日至大陸長春吉林大學進行交流訪問,並於21日與吉林大學吳博達校長共同簽署兩校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
吉林大學曾於2002年3月22日由前校長劉中樹教授率團訪問本校,又於7月及8月陸續派遣網路部門、圖書館、學生處人員及學生來校交流;此次係本校師生第一次造訪吉林大學,受到非常熱情的接待。
吉林大學占地八千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30多萬平方米,現有5個校區8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吉林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有本科專業111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9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0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另有國家重點學科16個,吉林省重點學科34個,尤其在化學、地學、車輛工程等學科具有特色優勢,目前已是大陸辦學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
劉校長參訪期間,曾參觀一些重點實驗室以及研究部門,均極有特色:
吉林大學博物館(地質宮博物館)建於1952年,陳列面積1500平方米,以藏品豐富、精品薈粹、特色鮮明享譽中外,是亞洲著名的地質博物館之一。其中「科普廳」設有奇石、寶玉石、礦物、古生物及地學科普知識等展區。「恐龍廳」則展有三具巨型恐龍骨架化石及模型,其中有兩具黑龍江滿洲龍骨架化石,係1990年由該館在黑龍江省龍骨山挖出,被稱為「母子龍」,另外還有珍貴的恐龍蛋、恐龍腳印化石等。
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書542萬冊,以及中國各朝代之古籍線裝書3500種,近40萬冊。其中以地方誌、宗譜、金石考古書籍、佛道教書籍、明清別集等頗具特色,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藏書館,既是大陸教育部綜合性文科文獻資訊中心、東北地區唯一的理科外國教材中心,同時也是大陸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引進圖書文獻中心。
「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進行體質人類學、顱骨容貌復原以及古代DNA方面的研究,日前以顱骨修復、觀測和人種學分析,並採用電腦3D方法,成功復原了北京老山漢墓女墓主人的容貌,名揚世界。
「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微孔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學研究、水熱與溶劑熱合成化學、新型微孔晶體、低維磷酸鋁材料、固體快離子導體、微孔晶體單晶、無機主-客體組裝、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等方面成效顯著,已發展成大陸該領域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中心。
劉校長一行與吉林大學的交流,收穫頗豐,兩校同意未來除了加強學生交流外,並將進一步開展交換教授、合辦研討會、共同執行研究計畫等交流事宜。

劉校長(前排中)與吉大吳博達校長(前排右三)簽署合作協議書。(照片/學交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