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本報訊]旅居印度的藏傳佛教薩迦法王於四月廿日下午蒞臨本校育樂館,以「細說菩提心」為題發表演說。劉校長、李副校長親率同仁及佛學社師生全程接待並聆聽法王開示。
劉校長致歡迎詞時表示:無論在家或在工作崗位上、無論身為老師或學生,都應該抱持修行的態度來行事做人。希望大家因為法王到來的機緣,能夠學習到法王的智慧、接受法王的教誨,實踐佛法的精義。
薩迦法王以深入淺出的曉諭,條理分明地細說慈心、悲心與菩提心,與會聽眾莫不折服傾倒,增進了對佛理的體會。法王指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性,只要有正確的發心、努力與方法,都可以成佛。我們所遭受的一切痛苦,都是過去所造不善業(如貪欲、瞋恨...)的果。反之,由心的光明面所產生的行為,將使我們健康、長壽、富足、心想事成,得到善業的善報。世間一切安樂都是由於利他,也就是在乎、照顧其他眾生的福祉與利益而來。
實踐利他的第一步,先要了解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都曾經是疼愛我們的母親,應試著回報生生世世母親給予我們的恩德,使其獲得樂集樂因,這就是「慈心」。慈心穩定堅固後,再進而起修「悲心」,使自心專注於眾生的痛苦,願其離苦集苦因。如能善修慈心與悲心,即能升起菩提心,這是為利益眾生要先成佛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願菩提心」,願為一切眾生而成佛果。其次,是實踐六度波羅蜜及四攝法,也就是「行菩提心」,經由反覆聽聞、思維、與修持菩提心,就可逐步成就佛果。
劉校長陪同薩迦法王〈左二〉參觀校園。〈攝影/鄭保村老師〉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