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當我最後一次握您的手─追悼吳全臨院長

2002.01.10

deco

十一月中旬天氣微涼,早晚溫差加驟,在十一月十四日晚上六時許,正在研究室忙著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結案報告摘要的我,接到吳院長的電話,彼端傳來著微弱的音調,詢問我什麼時候會下班回家,可否順便載他一程,返回宿舍休息,因為他下午受到風寒,身體十分不舒服,我立即報告院長,現在就可載院長回去休息,其後再折返完成報告,請他不必客氣。我們相約在一樓川堂,當時看到院長穿著大衣且臉色蒼白,便知他應該身體十分不適,下車前我請院長多休息。
第二天適逢本校四十周年校慶大會,院長獲頒講座教授,並在濕冷的天候下,全程參加大會。中午我們相約在院辦公室見面,一同前往福華飯店參加校慶慶祝餐會,沿途中我們閒聊家常,他說最近或許是舊疾復發,加上日前受到風寒,感到肩部有些疼痛,我詢問有無需要推薦醫師,幫院長檢查看看,他說他已有安排,請我不必掛心,然而看到餐會中他痛苦的表情,實在心有不忍。餐會進行到一半,他說另有事處理,起身離席,我要送他前往,他婉拒說叫計程車即可。他總是十分客氣,凡事儘量不叼擾別人。
十一月下旬的行政會議,安排在第二校區宿舍區舉行,我即便向校長報告,院長最近身體不適,能否於會中前往其宿舍探望,因此大家便利用會中休息時間及院長醒時前往探望,那天院長臉部、手部均有腫脹情況,從其言談得知,近日由於肩部劇烈疼痛,難以在床上休息,大部份是在客廳復健床上休息。校長囑其多休息,安心靜養。
接下來的幾天,院長在醫院做完較徹底的檢查後,醫師決定採取手術開刀,治療其近頸脊椎骨壓迫神經的問題,院長便在十一月廿八日住進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病房,預計十一月卅日早上進行開刀手術。在廿九日下午,院內許多同仁知道院長住院,紛紛來電表示關心之意。就在院長手術前一天,我與院內各系主任前往探視院長,當時也有本校進修推廣學院林前院長及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蘇主任在場,由於院長正在熟睡,原本不打算停留太久,好讓院長多休息,但說也奇怪,原本在睡眠中的院長突然醒來,而且臉上堆滿了慈祥迎賓的笑容,我向前倚在他的床邊,他首先向我們表達謝意,並客氣的說這段時間要煩勞我們代理院務工作了,我請院長安心養病,不必為院務多加操煩,我和各系主任及全體同仁會盡力達成院長的指示及期許,也祝福他能早日康復,再回來領導我們。由於院長向我們訴說年輕時,他如何刻苦打拼的奮鬥史,或許太過興奮激動,心跳變得非常急速,我們便建議他多休息,也不便久留,臨走前他伸出手向我道別,我趨前握著他的手,心裏想:「院長加油!您會渡過難關的,我們衷心祝福您。」我們目光交會,心中卻有幾分傷感,但這卻是我最後一次握院長的手,感受院長的溫暖及關照。
手術當天,我請本院陳技士到醫院瞭解院長手術是否順利,帶回來的是就手術部份是順利的,但經檢查其腫瘤有多處擴散跡象,且心肺功能不穩定,必須留置加護病房照顧,當天我的心情沉重萬分,內心默默祈禱上天要疼惜像院長這樣的好人,要幫他渡過難關,但接下來的幾天,每天從醫院傳來的消息是每況愈下,與病魔搏鬥的院長一定十分煎熬,想到這裏,我們能做的是讓他對院務無後顧之憂,我們等他回來再來帶領我們追求卓越。
十二月十三日午後,全院主管正在和校長召開主管會議時,院辦公室許組員前來告知吳院長由於多種器官衰竭,終告不治,病逝於台中榮民總醫院加護病房。消息傳出,全場一陣哀戚悲慟,久久不能言語,隨後校長、副校長、教務長、我及事務組李副主任等人驅車前往榮總懷遠廳,向院長上香致意,並向家屬表達我們的悲傷及慰問之意,同時校長也向家屬表明逢甲大學將全力協助料理後事。
回程途中想起今(民國90 )年二月初,受校長及院長的徵召,擔任院長副手,期間個人與院長相處的種種場景,他對我在做人、做事及做學問上種種指導,在院務推動上,給予我充分的授權及信任,並給我許多發揮的空間。在我遭遇挫折時,他給予我真誠的勉勵,他曾說:「有時挫折也可能是一次轉機,只要保持健康,再回頭看這一挫折,其實已不覺得有何大不了。唯有讓身體健康,才可以再衝刺,因此走得更遠。」
在我的內心深處,他不僅是一位生命的勇者,處世的智者,以及待人的仁者外,同時他優質的學者風範更為我個人所敬仰,而永遠存在我的內心中。我們資訊電機學院是在吳院長任內創立的,他所推動的工作,不僅創新而且意義深遠,舉凡全國首創的全院學程化教學、不分系榮譽班的設置、資電器材中心、資電研究中心的設立等,確實加強了院內資源的有效整合及利用,我們也在院長睿智規劃的藍圖下,努力落實向上提昇。
院長親筆為資訊電機學院第一本簡介寫下:「我們將更努力使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成為大台中、全國以及國際公認的第一流學院,在現代化教育、學術研究以及社會貢獻等各方面,達到卓越水平。」院長,您安息吧!我們一定會遵照您的指示及期許,努力達成您所定下的理想。

後學
邱創乾敬書
中華民國90年12月14日

吳全臨院長(中)生前與同仁合影。(照片/資電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