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碳纖維權威與發明家─柯澤豪教授

2002.01.10

deco

【楊美美老師專訪】國內外碳纖維界知名學者及發明人──航空系柯澤豪教授,目前正領銜本校兩個研究群進行研發,一為「碳/碳複合材料表面處理、微結構、電磁能之研究」,分由材料系陳士 、航空系郭文雄、電子系施仁斌、機電系黃錦煌諸位教授合力完成;二為「活性碳纖維材料在環境保護上之前瞻性應用」,由環科系喻家駿、江康鈺兩位教授共同研究,已發明「抗菌碳纖維布」,可有效過濾飲用水中的大腸桿菌。本校碳纖維研究之質量居國內大學之冠,它是廿一世紀關鍵性材料,也是國家經濟創匯的重要項目。
柯教授於民國七十六年榮獲本校紡研所博士學位,現任航空系教授,兼任行政院國科會政府科技預算紡織領域召集人、經濟部科專計畫審查委員及召集人,也是大陸中國科學院所出版三本有關碳材料與纖維材料雜誌的副編輯及編委,並經常赴國內外大學及機構演講。他發明的產品有活性碳纖維、吸附式消音濾音器以及百分百防火衣,皆獲國內及美國專利。活性碳纖維生產技術業經國科會技術轉移到台碳科技公司量產,應用於環保、軍事及工業等,如淨水、空氣處理、廢溶劑及核生化防護衣。
目前,柯教授又將研發觸角轉到三C產業中的超級電容器,用每公克比表面積達兩千平方公尺的活性碳纖維改質成碳電極,以儲存電能,容量是過去的千倍,可應用到各類電子設備,如手機、電腦系統,甚至電動車電源供應以及發電廠之電力儲存等。
美、日、英、法、俄等先進國家利用碳/碳複合材料,研製各型的火箭噴嘴及飛機煞車片、人造骨,並作為廿一世紀航太科技的革命性材料;柯教授偕同教授群進行的第一個研究案,短期目標就是研發飛機煞車片;中期目標是生醫科技的人體材料。長期目標則為太空飛行機機身材料。以期研發國人自有的系統,掌握關鍵性技術,降低相關產業成本。該研究案牽涉範圍極廣,科技先進,引起漢翔、華航及空軍單位的高度興趣,頻頻與之接觸。
符合時勢所趨,即掌握未來。碳纖維提升了國人的生活品質,增強國防實力,又能與國際相抗。柯教授謙稱,研發純然是興趣,今日在材料、環保、能源、軍事、太空多項領域享有成就,實要感謝母校的栽培,並承蒙日本碳纖維的二位發明人及美國太空專家的照顧。他婉謝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的禮聘,堅持留在母校,教導提攜學弟妹。不僅如此,柯教授對本校的經營策略及未來的競爭,賦予深度的關切。
本校在一百四十五所大學中位居前三十名老學校,如何持續提昇聲望,實要借鏡其他學校的做法。哈佛、MIT 等名校皆採重點式特色發展,再擴及相關領域;財源除校友回饋捐款外,應加強產學合作,推廣智慧財產權的理念,拓展推廣教育等。教師同仁,要體認我們與學校是生命共同體,在研究、教學、服務方面,彼此尊重,互相扶持,才能與大陸及其他國家一較長短。
更值得一提的是,材料系所的學生有不少考上國立大學的碩博士班,但仍選擇在母校深造。固因市場需求,產業界優先錄用該系所的學生,但為爭取更優秀的研究生來校就讀,柯教授建請學校恢復獎勵辦法,讓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對本校有更多的正面認知,吸引更多英才到逢甲大學受教。

碳纖維權威─柯澤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