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deco

院士桂冠下的自學者 曹永和教授自述學習歷程

2001.12.20

deco

【校園記者徐培晃報導】圖書館以「邁向學習的紀元,拓展學習的版圖」為號召,舉辦圖書館週活動。十二月十日上午十點,特別邀請中研院曹永和院士,以「我的學習歷程」為題發表演講,現身說法數十年來如何無師苦學,終而成就一家之言;並邀請曾在本校任職、亦是研究台灣史的知名學者鄭梓教授擔任引言人。
一九八九年以七十八歲高齡當選中研院院士的曹永和先生,生長於士林的書香世家,父親向來以儒學教子齊家。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曹院士本來大有機會一路順利升學,奈何自幼身體孱弱,唸完日治時代的五年制中學後,不得不放棄學業。但在他心中,放棄升學並不代表停止學習,遂以「自己不能做學問,但仍能為學術服務」的理念,進入台大圖書館擔任助理員。
曹院士有感而發的說,身體健康是做學問的最大本錢,而敬業更是成功的關鍵。擔任基層員工的曹院士,為了自行建立圖書分類的機制,刻苦自學法文、德文等多國語言。他提出自己的心得:第一要勤查字典;第二要唸出聲音;第三則是要有耐心,絕不可輕言中斷。曹院士精通十一國語言,其中包括古荷蘭語在內!談到他學習的卓越成就,他只說「我讀冊攏是為著趣味啦!」,卻是在國際漢學期刊<通報>發表研究成果的第一個台灣學者。
曹院士語重心長的說:學習絕對無法取巧。他建議同學常逛書店、上圖書館、注意研究潮流,尤其要以勤讀、積少成多的方式,在博學中留心微觀。
曹院士的一生可說都奉獻給了台大圖書館,除了負責書籍的編目管理之外,長期以來都孜孜埋首於彙編資料,終於在六十四歲的時候,獲聘為台大歷史系教授。但是,頂著院士頭銜的曹永和,仍然只在意「書是否讀完了?學問是否做得徹底了?」。

中研院曹永和院士。(攝影/尤敏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