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1.11.22
廖副名譽董事長、張副名譽董事長、高副董事長、金副校長、各位貴賓、各位校友、各位同仁、各位同學:
今天我們歡欣鼓舞地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校慶,正好是逢甲大學的建校四十周年,回顧過去四十年的奮鬥過程,好像是一粒種籽,歷經寒暑風雨之後,破殼生根,發芽茁壯,進而開花結果;又好像是一隻彩蝶,必須經歷艱難的化育過程,才能翩翩飛舞。所以「四十年」不僅是時間的累積,也是成長的記錄,同時更是邁向高遠境界的契機。
1961年逢甲創立於大屯山,1963年搬遷到目前我們所在的西屯校址,在經過了一段蓽路藍縷的歲月之後,1980年逢甲工商學院改制為逢甲大學。隨著時代潮流及社會型態的轉變,逢甲也面臨轉型的重要階段。為了使學校的發展更具專業特色,達成更佳的研究教學效果,我們進行了院系重整,建立以學院為主體的教育體系,使科系的資源能發揮更大的效益。接著我們完成了行政組織的重整,提昇彈性與效率,以緊密的整合與適切的分工來帶動學校發展。這些努力為逢甲大學做好了重新出發的準備。
構築一所「始於愉悅,終於智慧」的大學,是我們一直不曾間斷的努力目標。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發現大學不再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發展知識、創新知識以及表達理想的殿堂。逢甲大學圖書館整建完工開館,標示著圖書館進入全新角色的時代。新落成的圖書館擺脫了傳統「藏書閣」的被動,成為主動的「學習工廠」,主導著 e-Learning 時代的進程。從圖書館的再出發,可以看到逢甲的新精神與新氣象,未來逢甲大學將以過去四十年來已建立的傳統為基礎,透過教學研究設備的改善和組織人員的訓練,繼續為提昇學術水準而努力。
四十年來,逢甲造就了十二萬名的校友,他們發揚「忠勤誠篤」校訓的優異表現,為台灣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這些成就是屬於全體教職員工同仁的。我們會持續延攬優秀的人才,因為人才是學校多元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提昇學校競爭力的根本。逢甲首創的福儲基金,展現的意義不僅是增加教職員工的福利,也期許同仁們要肩負起經師人師、承先啟後的更大責任。有了更優秀的人才、更好的待遇、更大的責任,我們將能提供更高品質的教育,吸引更優秀的學生,共同打造一所最好的大學。
「大學」的「大」字,意涵著大理想與大抱負,而大學的「學」既有追求知性的「知識」內涵,也有追求德性的「道德」期許,在知性與德性的同步發展中,貫徹「全人教育」與「全人發展」的理念。融合現代生活社區的女生宿舍完工啟用,證明逢甲大學對「全人教育」的堅持。對培養學生而言,學術環境與生活環境同等重要,我們努力建設第一校區成為良好的學術環境,將第二校區建設成完善的生活環境,藉一、二校區的互動與整合,使學生能快樂、安全、便利地學習成長。
逢甲大學三十年來的資訊化深耕工作,已為數位時代的大學教育開創出無限的前景,「校園網路」、「辦公室自動化」、「遠距教學」、「商學網站」、「校園易事卡」等措施,使逢甲校園具備了各種競爭力的機制。今天「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開幕、「逢甲全球校友網」的開站、「逢甲大學電視台」的開播,表現出逢甲大學更大的格局。我們正努力透過資訊化的過程,突破現實生活上的時空限制,結合所有逢甲人的力量,讓逢甲大學成為一所沒有任何圍牆能圍得住的學校。
四十歲的逢甲,有的是年輕旺盛的生命力,有的是捨我其誰的企圖心。我們何其幸運,在已經走過的歲月裡,每一位逢甲同仁無不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使我們今日得以享有他們以心力和汗水換來的成果;然而我們也因此更感到戒慎恐懼,進而更加認真思考如何扮演好承先啟後的角色,迎接新的挑戰,開創更大的格局。四十年不僅是一段記憶,更是一股力量,使逢甲突破艱辛年代的困阻;未來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力量,才能開闢出更寬廣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既是此刻我最深的自我期許,也同時與所有逢甲人共勉。
祝福逢甲大學、祝福全體逢甲人、也祝福所有關心、愛護逢甲的朋友,我們會加倍努力,辦好一所立足四十年、放眼四百年的大學!
圖書館地標揭幕
李壽全校友領唱校歌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