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引領中科風騷 捨逢甲其誰 土管系副教授 鍾懿萍

2001.11.15

deco

今年9月24日下午六點,行政院張俊雄院長公布了中部科學園區的設置地點與產業定位。科學園區不同於一般工業區,它完全是由中央政府籌措經費進行數以百億計的硬、軟體設施建設、產業引入與服務,是目前國內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的有力工具。因為科學園區的設置,同時兼具重大公共建設與產業投資振興方案的雙重功效,也被稱為「成長極」策略。無怪乎,各地方政府首長競相奔走,全力爭取。然而學術研發與技術創新的人力資源及吸引人的生活環境,卻是科學園區營運成功與否的關鍵命脈。職是之故,以下二候選基地突圍而出,雀屏中選為中部科學園區的核心基地,其一為近鄰逢甲大學之台糖林厝農場 302 公頃的跨台中縣、市基地,定位為航空與精密機械的產業發展(見附圖);另則選出雲林虎尾 136 公頃的台糖用地,緊鄰台大分校預定地與高鐵站,定位為農業生物園區。航空、精密機械園區的空間區位及產業定位與逢甲大學的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生命共同體之連結關係不言可喻。值此歡慶逢甲大學四十週年校慶之際,得此佳音,可謂雙喜臨門,更為逢甲大學邁向第二個四十年豎立了發展方向的另一標竿。
然更可喜的是劉安之校長早已在因應全球產業知識化與 e 化的大趨勢上佈局紮根良久,為參與中部科學園區共存共榮的發展上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此外,本校(院、系)務之策略規劃亦開始考量中部科學園區設置對逢甲大學造成的外部優勢與機會,期研擬出短、中、長期之發展因應策略,例如以學術服務產業的角度,配合或領導科學園區內產業發展之重點科技方向;重新整合並規劃教育學程,培育學以致用的高科技人才;積極爭取學術科專的補助,以提升本校學術研發能量與加強產學合作的深度、廣度。若如此積極佈局,則儘管明年台灣將面臨進入 WTO 後開放全球學術資源競爭的挑戰,逢甲大學亦可屹立不搖,更具招生優勢。
身為逢甲大學建設學院一員,我受校方培育照顧良多,尤以配合教育部方案公費出國進修為最,今有幸代表逢甲大學進行「中部區域科技產業環境資源潛力分析」(89.12)與「設置中部科學園區可行性分析」(90.7)的國科會科學園區管理局委託研究。於研究期間除一秉學術研究之嚴謹分析、評比外,並設計了一套地方政府參與式的科學園區遴選機制,以避免中部科學園區之遴選有黑箱作業、私相授受、政治分贓之譏。此外,各方對中部科學園區的關注與協助,萬眾一心爭取中科的設立,亦為日後國家公共政策之有效率推展樹立了典範。其中貢獻較大者包括:行政院張院長誠心兌現總統競選支票,中部區域五個地方政府縣市首長(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無一不積極赴中央請命,黃顯洲立委(立法院科技委員會二屆召委,亦為逢甲大學營建學程教師)等立法委員於國會之殷殷監督,與黃文雄國科會副主委(前任竹科管理局局長)與李界木(現任竹科管理局長)的勇於任事,學產官民通力合作,於一年半內落實了中部科學園區的設置與選址。其間逢甲大學的努力,有目共睹並見諸報章,此再次為本校持續關懷並積極參與產業與社會各層面之服務添一例證。我有幸恭逢其盛,見證此一過程,謹此為記。然而中部科學園區其後一連串的推動事宜(開發、營運、管理)才正式起跑,除希望前述團隊合作精神持續貫徹外,學術、研發與教育機構的加入亦刻不容緩且有待跨系際、跨校際間的整合。在此期許「逢甲大學之於中科,一如清華、交大之於竹科」。亦祝福逢甲大學校運昌隆,校譽蒸蒸日上,永續長青。
(作者為美國南加州大學都市及區域規劃博士)

中部科學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