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校慶懷人 歷史人文組教授 陳哲三

2001.11.15

deco

逢甲四十年了。四十讓人想起很多,但最令人想起的是四十年的逢甲人,那些默默將智慧與生命奉獻給逢甲的人。
我生也晚,逢甲十三年才來到逢甲;逢甲十八年,才成了逢甲全職的園丁。這二十七年來我確實接觸到十分優秀的逢甲人。從記憶最深刻的寫幾個人。
高信先生自僑務委員長退下來,一心一意經營逢甲,就如母親照顧小孩一樣,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最盼望的是逢甲的學術水準能達到美國州立大學的程度。他尤其令人佩服的是他好學不倦,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八十幾歲的他一到學校就找我談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他說他要好好研究中國近代史上出身廣東的四大偉人。
李樹梓先生,東北人,國大代表,歷史科兼任教授,溫文儒雅,對唐代史很有研究,著有唐玄奘新傳,在商務出版。他送給我南史、北史,前輩鼓勵後輩的心意令人感念不已。
洪楚寶先生,父洪中,江蘇人,曾任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他是水利系教授,住中興新村,我住草屯,因此在台汽車上、在交通車上有機會碰面,他健談,尤喜和我談歷史。他每月買傳記文學,自己看完,便寄給美國的兒子。他說他退休後到美國要到大學去聽歷史課。在談話中,知道清乾隆時的大儒洪亮吉是他的祖先,二次革命時的洪述祖是他堂兄弟輩,辛亥革命時在德國柏林留學將清龍旗撕裂,換上青天白日旗的劉慶恩是他的姑丈。他對歷史的愛好,大大鼓舞了我研究歷史的信念。
鍾貢勛先生,湖南人,中山大學畢業,國父思想兼任教授。他聲若洪鐘,精神奕奕,七十之年還可以一天上八小時課。但在中山大學成立於高雄時,為了建校、復校之爭,他竟先登報告別親友,然後投新店碧潭自沉抗議。兩湖人士自屈原自沉汨羅江後,便以投水表示不滿已歷二千餘年。他曾將所藏鄒魯文件借我使用,使我的研究更完整深入,我永遠記得他。
郭兆華先生,廣東人,教育家,國父思想教授兼出版組主任。他是位真正的讀書人,他每天服飾整潔,他認真寫作,出版組是在他任內打下良好的規模。他與高人言先生是患難之交,情誼非比尋常,但他只陪他吃早點,閒話家常,不干涉校務。他對晚輩的提攜不露痕跡,讓受惠的人也不知道。
李承章先生,山東人,英文教授,兼教務長。他做事一絲不茍,他不多言,時然後言,言必有中。他和廖校長合作無間,對校務推展,對逢甲改大,對私大參加公保的推動爭取,貢獻很大。我沒看他笑過,他照顧晚輩,也不讓人知道。
黃政雄先生,藝術家,建築系老師,多才多藝,幾乎無所不能,最精的應該是西畫、西洋藝術史、攝影及日本語文。除了美的追求之外,其他的他都不在乎。後來他與疾病對抗多年,也始終不屈服,他病中的畫作依然那麼清明亮麗。可惜的是,他只六十歲就離開我們,否則他的貢獻將更多更大。
素描幾位老逢甲人,你認得他,你可以再確認一下;你不認得他,願你試著去了解。逢甲是在無數的園丁灌溉下才有今日的欣欣向榮。希望他們散發的光與熱能帶領我們走上光明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