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1.11.15
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地球上所有的人,使我此生有機會進入逢甲完成大學教育,又有機會回逢甲擔任教職,更感恩能與逢甲共度四十歲生日。因為和我同年代生的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者為數不多,擔任教授的比例更少。而從五十二年初隨著逢甲重建來現址一起披荊斬棘的師長,不少人已將一生心血灌溉在這塊土地上,靜靜地卸下重擔,離開我們,不能與大家一起共度逢甲四十周年校慶,我們是何等幸運!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俗話又說:「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四十年來校內外人士寫過不少文章,介紹逢甲艱難改組重建過程,其中有一份簡要卻完整地描繪五十二年春季遷入現址上課情景的文獻:「私立逢甲工商學院董事會籌募建校基金啟事-附樂捐酬謝辦法」看完這篇啟事,不難體會「勤儉建校,嚴管勤教」的辦校理念。
俗云:「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這兩句話經常被年長者用來警惕並鼓勵第二代,企業興盛超過百年,在國外先例不少,富不過三代者,亦屢見不鮮。可是環顧全球,在高等教育體系,一般而言,歷史愈悠久,其辦學成就與聲望愈隆盛,這不但是智識經驗不斷累積的結果,更是校內師生與畢業校友,對智識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地鑽研開發,相互輝映的結果。逢甲雖然只有四十歲,就整體大學史來講實在很年輕,不過,已有相當豐富的收穫,不得不感念重建人高人言先生的智慧所展現的辦校理念。
時空是永恆的,事實上時間沒有來也沒有去,因為人生有限才覺察出時間一去不復還,才有物換星移的概念,因此,不同世代的人,生長的外在條件不同,觀念因之不同,行為隨之有差異,這是極其自然的事。問題是正確的大道只有一條,歧路卻有好多時,如何開啟智慧尋找這一條光明大道,共同邁向這一條大道,繼續前進,應該是大學的共同使命。
熏沐於逢甲校園三十八年有餘,對勤儉兩字的體悟是:
勤是有使命感的人,對時間作最有效率的安排與使用。
儉是有慈悲心的人,對財物作最有意義的分配與使用。
心香一炷,合十祈禱。
逢甲校運昌隆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