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圖說逢甲:校門的四十年蛻變

2001.10.11

deco

【編者按】除了文字,照片也是記錄歷史的一種方法。在本校四十週年校慶之際,由校史編纂委員會所編輯之《圖說逢甲四十年》即將出版。本報特擷取部份照片與內容,將自本期起陸續刊出,以供師生先睹為快。
原本,逢甲校區是在北屯,民國五十二年才遷至西屯區。當時學校的大門口還面向文華路,四方堅硬的線條、黃泥土的文華路,讓逢甲彷如一座沙漠中的碉堡。隨著社會的進步,文華路也鋪上柏油,兩旁的商家逐漸熱絡,公車也開入文華路,人潮與車陣交錯,與之前的泥土路有天壤之別。
民國六十六年,台中市政府開闢逢甲路,學校大門才由文華路遷至逢甲路。新的大門以紀念碑造型矗立在逢甲路底;紀念碑背藏玄機,從正門看到的是「逢甲大學」,從校園內往外看則是「精業於勤」,勉勵師生努力向學、孜孜不倦。
四十年,可以讓襁褓中的嬰兒成長為邁入中年的成人。當然,一所四十年的學校,也可以從無到有,從當初的胼手胝足到現今的轉變,逢甲不只幻化成蝶,也努力翱翔。(圖片說明/校園記者黃晴筠)

大門。

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