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聞內頁

deco

首屆風險管理博碩士論文獎揭曉 逢甲風保系三篇作品獲選

2025.11.07

首屆由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主辦、台灣保險法學會協辦、壽險公會全額贊助的「2025風險管理博碩士論文獎」日前揭曉,首屆即吸引逾60篇論文角逐,最終選出30篇優秀作品,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表現亮眼,游玉彥、黃品竣、葉芝彣三名學生以兼具深度與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脫穎而出。

游玉彥以〈減碳的驅動者:金融保險業的組織創新與轉型之路〉獲獎,指導教授為曾鹿鳴與王健航。她以美國財產保險業為研究對象,結合組織創新、科技創新與風險管理能力,分析保險業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推動減碳。透過逾1.6萬筆資料建構模型,結果顯示組織創新可帶動科技創新,而完善的風險管理能進一步放大減碳成效。游玉彥表示研究歷程雖艱辛,但讓她深刻體會保險業不只是風險承擔者,更是推動永續的創新力量,未來將持續投入永續金融與風險治理領域。

游玉彥(左2)與指導教授王健航(右2)出席10月31日頒獎典禮,由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右1)與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頒獎。

游玉彥(左2)與指導教授王健航(右2)出席10月31日頒獎典禮,由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右1)與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頒獎。

黃品竣以〈人工智慧發展對保險業務與消費者之影響差異分析:台灣市場為例〉獲獎,指導教授為游志平。他從消費者與從業人員兩大面向切入AI在保險業的影響,整合TAM、ECT及TOE理論,建構多層次研究模型。實證結果顯示,AI不僅提升消費者對保險服務的感知價值、信任與購買意願,也能透過組織與科技支持改善業務員的行為與績效。黃品竣表示此獎項是求學生涯重要里程碑,未來將持續投入金融科技與風險管理研究,為保險產業提供具實務價值的策略建議。

黃品竣(中)出席頒獎典禮,由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右)與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共同頒獎。

黃品竣(中)出席頒獎典禮,由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右)與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共同頒獎。

葉芝彣以〈探討在現行與增訂新制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對本國壽險公司避險策略之影響〉獲獎,指導教授為宮可倫他透過223組情境模擬,分析現行與新版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對壽險公司避險策略與資本穩定性的影響。研究發現,新制在市場波動時反應更靈敏,但也增加準備金壓力;避險比率60%可有效提升風險吸收效果,但準備金仍無法完全取代避險工具。葉芝彣表示此次獲獎不僅肯定努力,也提醒自己未來在學術與實務領域持續秉持嚴謹態度。

葉芝彣以〈探討在現行與增訂新制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對本國壽險公司避險策略之影響〉,榮獲「2025風險管理博碩士論文獎」。

葉芝彣以〈探討在現行與增訂新制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對本國壽險公司避險策略之影響〉,榮獲「2025風險管理博碩士論文獎」。

三位學生均對指導教授的悉心指導表達感謝。此次獎項為國內首創、唯一專注於保險領域的博碩士論文獎學金,涵蓋保險法、風險管理、精算模型、AI應用、ESG永續及金融科技等多元議題。逢甲風保系長期期致力於結合「學術研究、實務應用與永續發展」三大核心方向,持續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分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高階人才。獲獎學生的傑出表現不僅展現學系在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實力,也彰顯學生在新興議題上的前瞻視野與研究熱忱,並為保險產業注入新世代的創新思維與研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