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參訪原住民合作社 合經系師生學習看待問題及解決問題
deco

參訪原住民合作社 合經系師生學習看待問題及解決問題

2020.10.26

deco

【合經系訊】響應本校社會創新學院為鼓勵師生跨出校園參與社會解決問題所辦理的「109年USR HUB 微型社會參與」計畫,10月19日合經系李桂秋主任帶領34名同學參訪有限責任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與有限責任苗栗縣泰安鄉原住民精緻蔬果生產合作社。

合經系師生首先參訪有限責任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由根誌優理事主席,同時也是賽夏族長老接待。該合作社社員基本上都是賽夏族人,當初為幫助族人回到部落,發起成立合作社,希望藉由合作社保證收購,財務透明方式保障社員收入。由於合作社經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輔導並簽定夥伴關係,該合作社發展當地的生態旅遊業,2018年6月開始養蜂,目前有13個蜂場。合作社還有文創、森林小站、香菇、紅羽雞、雞蛋、巡護、純露精油、刈草、山林產業等。

有限責任苗栗縣泰安鄉原住民精緻蔬果生產合作社則由劉文中理事主席為同學們介紹合作社的經營理念與未來發展。該合作社民國96年成立,現有社員34名,合作社秉持著「自然農法耕作,依大自然法則、尊重土壤」之經營理念,目前計有12公頃的土地面積。社員依市場需求來選擇耕種,目前現階段以攀藤類的農產品居多,像是小番茄、牛番茄、香莢蘭等作物。其中小番茄耕種使用的是無毒栽培的方式,以生化科技的技術取代農藥;而香蘭夾則是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如何讓最小的面積達到最大的栽種量和收成量,是合作社努力解決的問題。

兩位理事主席提及,改良後的合作社都是集結社員農產品販賣或是在網路上販賣,減少以往經過大盤商或行口收購的剝削;兩位也都主張以「地產地銷」方式來創造觀光,降低通路成本。劉理事主席特別提到,該合作社未來作法將採「社區支持型」農業模式,找到支持認同精緻蔬果生產合作社理念的消費者,由社區消費者提供資金給合作社,合作社則提供穩定的貨源給社區,此種方式不但能讓雙方不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也能讓社區民眾吃到健康的食品,社員可以有穩定的收入而且能安心耕作,合作社也能減少通路支出。

此次校外參訪讓合經系同學對現今合作社的運作有進一步的了解,受益良多;兩處的原住民合作社現在銷售的客群主要是以家庭為主,期許未來能打進年輕族群的市場,擴展消費族群,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從訪談內容中找出問題,協助合作社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及策略方案。

李桂秋主任(前排左四)和合經系同學與賽夏族根誌優理事主席(前排左六)於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合影(照片/合經系提供)

根誌優理事主席(右一)解說介紹養蜂 (照片/合經系提供)

李桂秋主任(第二排右五) 和合經系同學與劉文中理事主席(前排左三)與於苗栗縣泰安鄉原住民精緻蔬果生產合作社合影(照片/合經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