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臺灣人文概論課程 自製「文學數位地圖」化身時空旅人
deco

臺灣人文概論課程 自製「文學數位地圖」化身時空旅人

2019.10.28

deco

【中國文學系訊】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人文概論」課程獲教育部「數位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創新計畫」補助,探討臺灣古典文學與歷史,如何與數位、影像、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最後帶領學生創造出屬於自己與在地的「文學地景數位地圖」。

該課程共安排五場演講,第一場演講「影像與敘述」在10月1日登場,邀請魚頭影像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于吉祥老師介紹影像拍攝技巧,于老師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注意影像的敘事性與攝影倫理。

第二場演講「我的府城文學踏查經驗」,則於10月15日邀請臺陽文史研究學會秘書長陳曉怡老師蒞臨,陳老師曾參與編纂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的《漫遊神仙府》和《穿越五條港》兩本臺南府城文學踏查地圖。

為了幫助學生對於文學地景數位地圖有更直接的理解,本課程也安排校園遊賞活動,依循古典文學中「八景詩」的傳統與歷史脈絡,課前先讓學生選定自己心目中的逢甲大學八景,並拍攝影像及創作詩歌作品,再將八景的地標、影像和詩歌作品標記於Google地圖上,創作屬於自己的「逢甲八景文學地圖」作為後續期末成果「文學地景數位地圖」的基礎訓練。

授課教師余美玲老師表示,「臺灣人文概論」課程期許學生透過文學地景數位地圖的製作與踏查,能重新審視與關懷臺灣的文學與歷史,並積極與當代時空對話,也期望藉由臺灣文學、歷史等人文知識與數位科技的結合與應用,使學生擁有規劃與整合臺灣地方觀光旅遊的文化實踐力,以及文化相關大數據的分析能力,提供人文學科不同的嘗試與路徑。

本課程於十一月還有「臺灣文學X數位內容」、「臺中的空間變遷與八景詩」、「衛星、空拍、AR與藍圖」等不同主題的三場演講,歡迎全校師生參加,詳細內容可洽詢中文系。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人文概論」課程10月15日邀請邀請臺陽文史研究學會秘書長陳曉怡老師蒞臨演講。(照片/中國文學系提供)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人文概論」課程10月1日邀請魚頭影像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于吉祥老師介紹影像拍攝的巧。(照片/中國文學系提供)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人文概論」安排校園遊賞活動,並讓朗誦自己的詩歌作品。(照片/中國文學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