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董事會多元化 女性真的挺身而進 2018年美國上市櫃公司女性董事比例創紀錄
deco

董事會多元化 女性真的挺身而進 2018年美國上市櫃公司女性董事比例創紀錄

2019.08.15

deco

文/梁馨予(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老師 )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312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FCUAlumni/)

Facbook營運長雪柔.桑得伯格於2013年書中指出女性不應該限制自己,別再相信『兼顧一切』的迷思,鼓勵女性挺身而進,接受挑戰,未來不再是討論女性無法做甚麼,而是談論女性能做甚麼! 三十年前美國男女接受大學教育比例接近平等,但三十年後的今天,美國上市櫃公司男女性主管比例仍是相差懸殊,至今年2018年也只有5%的女性高階主管占比。為何會有這樣懸殊差異? 不論是學理探究或是實務訪談,都歸結出女性們需要勇於突破對自己的限制啊! 勇敢『往桌前坐』,say 『YES! I CAN!』。

多元化、性別平等、友善工作環境等熱門議題討論已久,近年來鼓勵女性挺身而進的文章就也陸續發表。根據勞動統計資料顯示,已開發國家男女就業人口比例都往一比一的對等比例邁進,然而至今,美國與歐洲等國家上市櫃公司女性CEO比例仍處於5-10%的低比例,為何美國上市櫃公司女性董事比例卻能在2018年寫下高達30%女性董事比例的紀綠呢? 原因有下: 學術文獻之助力佐證了董事會多元化能改善企業營運績效,加上近年來性別平等之工作環境倡議,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來自上市櫃公司投資人的壓力,是大型法人機構投資偏好改變了上市櫃公司的董事會結構!投資公司觀察到多元化董事會與公司財務報酬有正向關係,進而傾向選擇投資組合標的是具有相當比例之女性董事公司。

『增加女性董事比例是真的能增加財務營運績效嗎?』 學術上,具有上述正向關聯性之文獻樣本多來自上市櫃公司與跨國實證分析 (McKiney, 2007; Terjesen et al., 2015)。 我們知道,樣本界定或取樣對象也會對實證結果有關鍵性的影響,就有學者採用瑞典與中國企業樣本,無法獲得統計上顯著的支持 (Du Reitz and Henrekson, 2000; Lam et al., 2013)。挪威、丹麥、冰島、法國、西班牙這幾個屬於斯堪納維亞(Scandinavian)語系的國家,這些國家針對董事會設有女性最低比例(board quota)40%法規:Matsa and Miller (2009)分析法國、挪威、西班牙三個國家資料,實證發現法令頒布後,女性董事比例從18%增加至40%,但是企業短期獲利反而減少,反映出公司營運成本增加,主要來自減少裁員與增加聘用女性員工;挪威的女性董事立法後,企業股價與市場價值反而下跌(Aherm and Dittmar, 2012)。所以樣本界定是有可能影響實證結果分析的!

究竟是女性董事比例增加會影響企業營運績效,或者是因為企業營運績效好而吸引女性董事加入,兩者間存有互為因果的關係,在分析上需要進一步考慮內到底是女性董事比例與企業營運績效何者為因?又何者為果? 若分析具有董事會女性最低比例法規樣本資料,需處理此互為因果之關係,如Campbell and Vera (2010)對西班牙企業進行研究,實證就支持企業女性董事任命對企業價值有正向之影響。

 

隨著投資者要求與各國立法,許多國家上市櫃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如英國25%、美國30%,挪威、丹麥、冰島、法國、西班牙則有董事會女性最低比例(board quota)40%。然而,亞洲國家比例仍偏低並未超過20%,其中日本與韓國更是低於5%,近年來馬來西亞開始設有30%女性董事最低比例,印度鼓勵至少設立一名女性董事。是否有關當局要求董事會多元化就真能發揮董事會的監督與諮詢功能呢? 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 此取決於董事會的環境,是否真能讓女性董事執行監督與諮詢的雙重功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