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9.05.13
以前上學最害怕的不一定是老師,能讓學生聞風色變的肯定是訓導長,每日早晨站在校門口,迎接你的不是伴著曦光的大門,而是威風凜凜的訓導長等著檢查書包。停!都什麼年代的,我們學務長可不是這樣的呢,現今大學風氣開放,學生自治,原先的訓導處也都更名為學務處了,和學生一起學習成長,用專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才是現在學務處正確地打開方式,今天逢甲人很開心專訪彭德昭學務長,讓我們一探母校學務處有什麼獨特之處吧。
在民國100年當時彭德昭教授還任職校輔處主任,接受今周刊專訪說到:「逢甲大學先讓學生知道,為自己的未來著想是一件重要的事,而要對未來有一番計畫,就要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以學生為本,一直是彭教授的教育理念。如今彭德昭教授已經成為學務處的學務長,要更全方位的為學生設想,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於學生的用心和專業,跟學生一起學習並且成長。
以往大學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找尋問題點,並思考解決方式,之後行動。這樣的教育目標會放在大一至大四的課程內進行訓練,但近幾年觀察下來,發覺到其實應該在新生訓練時,就應該訓練學生有這樣的行為模式。於是,學務處這幾年為大一新生,量身打造迷你課程。不管是什麼科系,用三天的時間,選取課題,打造小型訓練。讓學生先了解校園環境、大學上課模式、認識新同學,等正式開學就無所謂適應期,不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直接進入教學狀態,打破以往高中上大學時都抱持著要「由你玩四年」的心態。
逢甲的新鮮人成長營和他校不大一樣,可能一般家長學生都會想,三天可能就如同夏令營一般,只是來玩樂的,甚至沒有提前訓練的必要。但事實上母校要擺脫舊有新生訓練的框架,為新生設計動靜結合的課程,以「CAMP」為基礎(Cooperation合作、Attitude態度、Mobility移動、Planning規劃),規劃出專屬逢甲人的「新鮮人成長營」,每一年的成長營都融入不同的主題元素,並設計獨有的LOGO與營歌,由各系的學長姐帶領新生完成三天的課程,也賦予傳承意義。
107學年度的新鮮人成長營於9月4日至6日舉辦,今年的主題為「學」,邀請奧茲藝術顧問有限公司蘇仰志創辦人兼執行長蒞校為新鮮人進行演講,演講「目前大環境的趨勢、學習的創新和挑戰」,要讓新鮮人對於現今「大學學習方式的改變、自身未來」能夠有所啟發,也藉由演講開啟整個成長營的序幕。接著分組課程有「出走吧!海外逐夢」、「職場先鋒GO!」、「走進社會角落之不一樣的體驗」、「地雷引爆站」,另外還有社團博覽會及迎新演唱會。較為特殊的是,除原先主題課程外,為了讓新鮮人在未來四年中,透過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操作(Operate))反覆經歷專題式學習,今年首次結合新鮮人專題課程,各學系依據不同的專業課程之專題設計,透過真實議題與實作內容,讓新鮮人體驗不同於高中的上課與學習方式,提早認識大學的學習方法,更要藉由這樣的課程設計,啟發新鮮人學習興趣與熱忱,並對即將開始的大學四年生活有期待與規劃。
為了要讓4000餘名的新鮮人,在這三天中能像海綿一樣盡可能吸收學習,將其分為AB兩組,在校園內不同的場域同時進行課程與活動,為完成這些任務,籌備期長達八個月,經歷無數次大大小小會議,並於8月完成隊輔、TA訓練以及所有協調事項,投入此活動的工作人員共計953人次,出動如此龐大的團隊,投入時間與資源,目的是帶給所有新生耳目一新、別於他校的新生訓練,期待新生在這段時間內認識大學、喜歡大學,進而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現在大學教育除了要給予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外,也要提供學生激發潛能以及提供健全人格成長的環境。學務處在這一方面,也積極讓學生不僅在專業能力學習之外,更可以擁有發展軟能力的空間。彭學務長也提到,校內參與社團的學生眾多,這些學生加入社團,未來都會成為社會重要的影響力,未來學生出社會勢必接觸更多與他人相處、經營等各方面的技巧,那何不如在學校藉由社團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以具備團隊合作精神,提昇自我領導能力及學習能力,進而培養領導他人的能力與特質。而此項業務也由領導知能與服務中心來統籌負責。
就讀逢甲大學的學生都有一門必修的課程就是服務學習,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現代公民應有的條件,也就是具有專業技能、陶冶性情、關懷社會、參與社會、用心去體驗社會、用志願服務實踐於社會,並守法重倫理,領知中心引用職涯概念來推廣公民素養,以系統性的方式去全面學習。
目前母校深耕於西屯區已有50餘年,秉持著取之於社會,服務回饋於社會的精神,推動社會關懷服務工作,也是大學教育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透過系統性的引導學生去參與公共議題關懷社區,並服務他人,激發其關懷土地與人文情操之注入,建立良好服務的態度,以謙卑的態度涵養對社會與社區內公共議題的關懷,永續與社區組織成為夥伴的心念,引導自主性的參與社區運作及服務學習,希冀以活潑的思維、多樣性創意的開拓視野,真正撼動心靈,與社區發展共同成長,創建具有優質公民素養的實踐力。這就是學務處開辦服務學習課程最重要的目的。
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訓練,讓專業知識學習能夠與其他軟實力做結合,當學生進到社會時能夠,更快適應職場生活,也能擁有良好公民品德,將其專業服務的能量投注於國家社會之中,也對於鄉土更具認同感,了解同理待人,團隊合作等重要精神之意義。
校園,是給學生學習的園地,但多數校園,學生能夠使用空間有多少呢?在母校,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於學生的用心,回歸校園最基本的訴求,釋出空間給學生,為學生設計能夠自由發揮創意的地方,給予學生最舒適的上課環境。讓學生更願意來到校園,和同學一起討論課業,享受校園設施,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彭學務長就提到,學生也是會與其他朋友攀比的,今天自己的學校比其他學校優秀時,學生自然與有榮焉,更甚者對學校向心力也會更強,未來這些學生都會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對母校有向心力,願意回饋母校,也更能提攜學弟妹。如今數位發達,學習模式可能走向數位教學、函授等,不需要到校園內上課其實未必是好事。科技越是發達,人心越是寂寞。學校氛圍越好,學生越喜歡待在校園,學習氛圍也會提升,人是群體的動物,學生群聚一起,碰撞更多精采的回憶,互動,也是學校存在的重要功能。
未來,學務處也持續會用更專業的知識及精神與學生們一同成長,讓學生不僅感受到學校的付出外,更加凝聚逢甲人的向心力。用心辦學,學務處與學生一起攜手向前行。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