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9.05.13
王壘校輔長,母校資工所博士班畢業,在校被學生們暱稱為壘哥的校輔長,在逢甲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刀老師,在GOOGLE上搜尋,都可以搜尋到許多相關壘哥的課堂評論,無一不是大刀傳說以及教學認真,這絕對不是恭維,不信就上網自己搜尋看看。現在壘哥不僅是卓越老師,更是輔導學生就業以及連繫校友與母校的重要津梁。
進到壘哥辦公室就見一幅仕女畫,壘哥和我們介紹到會放這幅畫是因為,這幅畫名為「思念」,用意則為母校思念校友,也意寓著校友們思念著母校,相互思念,透過校輔做雙向的聯繫橋梁。另外還放上了一張耕耘圖,象徵了母校努力耕耘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說到台灣的校友組織,母校絕對立馬浮現眾人腦海中,壘哥任職校輔長已有2年2個月,校輔室全名為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處,全名就涵蓋了兩大行政面向。
校友聯絡這點,壘哥非常自豪且驕傲的說:「我非常驕傲的一點,其實原先我也不知道,但我接手了才了解,我們校輔機構,校友組織全台沒有一個學校比的上,碰到其他學校,他們都是用尊敬且羨慕的眼神看我們,然而好還要更好」。
目前針對校友方面有三項主要措施:
1.傳承:一個組織的傳承是延續整體精神重要的憑證,如果沒有傳承可能30年,最多50年這個組織就可能消逝,於是注入活血是必要的。像是台北、台中、大陸等區域的逢青團就是相當成功結合年輕校友的方向與模式,於是校輔處希望各地有校友會的地方都能陸續成立逢青團,預期明年初南區逢青團能夠成立,盡量結合年輕校友、吸納年輕校友,看到各地校友會的年輕化。在傳承的方面,就以組織逢青團,培養基本幹部,讓校友年輕化,籌辦活動像是FBEL的公益籃球賽,進行一個好的循環讓校友組織有如活水,可以不斷循環不斷傳承下去。
2.校友會:大家都擔心校友會現在發展都很蓬勃,但三年後、五年後呢?是否就會慢慢地消逝呢?所以校友會也要建立一個中心思想,壘哥剛接任校輔長時還不敢插手這樣的任務,這已經進入到一個團體的存在價值之處,到了第二年,校輔事務上手,壘哥就開始著手進行,以母校作為凝聚精神之標的,像是鼓勵校友會回校主辦徵文比賽、英文簡報比賽、辯論比賽等,將校園比賽與校友會做結合,讓校友走回校園與學生進行互動。讓校友會除了一般常會、理事會、聯誼活動外,也是能有類似這樣的活動存在,更能讓校友感受到與學校結合,且透過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把母校介紹出去,不僅能讓校友有參與感,更使校友感受到使命感,也能使其組織長久存在。
這個發想最主要是從馬來西亞校友會而來,馬來西亞校友會每年都會舉辦逢甲盃書法比賽,並非一般校友組織,以聯誼交友為目的,而是透過校友會在馬來西亞推廣中國書法文化,也藉由此方式將台灣將母校介紹給更多人知道。不需要很盛大的活動,就能讓校友感到很有使命感,並動員校友組織展開工作而不至於無所作為,校友會就能夠不斷維持下去。
3.健全:大部分校友會目前很健全,逢青團也慢慢的建立起來,另外要發展的就是各系的系友會,有些系友會已經行之有年,但有些系友會卻很難運作起來,於是校輔處與師長一起討論了一個辦法:放慢步伐,找3-5個發展成熟的系友會幫助2-3個尚未成立或較不健全的系友會,協助其健全組織,也能建立兩個系友會友好互動。而這樣也能成為良好的範例,逐年修正逐年進行,五年十年內就會改善很多。
以往就業輔導並不是大學所負責的業務,進入大學教育,學校就只負責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對於未來學生就業競爭那就要靠每個學生個人努力。但社會變遷快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衝擊,就業市場變化詭譎,無人商店、AI人工智慧改變了勞動市場。
母校對於培育人才一直不遺餘力,因應變化迅速的就業市場,且培養學生具有學用合一的能力,母校打破藩籬,跳脫舊有規範,鼓勵學生跨領域團隊合作式的學習,讓學生能夠面對變化萬千的社會能有更好的應變能力。就業輔導方面,校輔處也有三個方針作為應對之策:
1.專業諮詢:目前在就業輔導所花費的心力的地方更多,由於事務相當繁雜且面對的是2萬多名學生以及整個就業市場。校輔處的目的是既想要壯大又想要全面,怎樣去完成就業輔導最好的效度,於是引進職涯諮詢師執照對學生進行專業諮詢,這是很新穎的概念,也是母校首先開始,但壘哥也說了,母校太沉浸於過去的榮耀,但已被別的學校所超越了,校輔處應該要更精進自己,並非總拿過去第一的名頭沾沾自喜,活在五年前的世界裡。目前校輔處擁有4位專業職輔諮詢師,但目標是全校58位,因為輔導學生就業不應該被動等待學生自動上門,而是主動出擊。壘哥認為應有三級制的職輔諮詢系統,每個系都應該擁有自己的諮詢師,可以協助所屬系所導入職涯發展概念,運用所屬專業領域帶入職涯諮詢提供修課建議及校內外職涯資源等。而到院諮詢師就可以協助有轉系需求學生進行職涯諮詢、跨學位之協調與轉介輔導。校諮詢師則針對未來與職場就業的銜接。
為此校輔處每個同仁包括壘哥都去接受全球職涯發展師訓練已取得執照,就是為了能對學生就業諮詢能夠更加徹底。區分三個層級就是要讓服務更加完整,也讓諮詢更加徹底,原先僅有4個諮詢師到了今年底將擁有18個諮詢師建構好校級院級諮詢師,未來目標就是40個系級諮詢師,使學校能更主動服務所有的學生。
2.制度化就業職能知識:以往就業輔導相關知識都是以演講、講座等方式進行,但效果有限,於是校輔處將就業職能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面的議題制化度,與通識中心合作,開設就業軟能力微學分課程,培養學生就業軟能力,這是有計算學分的,且算在必修學分當中,這是母校所推崇的不僅學生要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也要能與未來的就業能力能夠有所結合,達到學用合一。
方式是讓學生先進行職涯諮詢,然後規劃每個學生各自的職涯發展課程,讓學生能夠擁有就業競爭力,由於是客製化的課程,還能透過職涯發展課程系統的輔助,依照個別需求選擇進階課程進行學習,讓學生更有效率學習。母校採取微學分的方式,不必像一般課程一樣每週上課,更加彈性自由,學生接受度也會提高很多。
3.專業實習與就業媒合:為了讓學生能夠提早體驗職場,縮短職涯探索的時間,原先學校目標是達到每年參與專業實習的學生人數占畢業人數的25%,但母校早就超過30%甚至35%,於是對學生來說應該要掌握的是質而非量。校輔處控制數量在25-30%之間,精選優質廠商,讓學生能夠有高品質的實習機會。
而就業媒合在近幾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10幾年來社會變化詭譎,新行業、新構想迅速發展,然而在就業方面各大學還是採取最原始的方式,就是每年一次的「就業博覽會」。
對於學生來說,就業博覽會就好比大型廟會一般,讓學生來認識有哪些廠商在徵才,但實際投履歷的學生和徵到員工的廠商卻少之又少。對於學生來說就業博覽會根本毫無實質幫助,母校為此改變作法,改與股票上市、校友或是有合作的企業進行學生媒合。再安排求職的學生及畢業生進入企業面試前,開課為學生進行性格與職缺適配、履歷、面試及相關職能訓練,目前媒合率達30%,且此媒合不僅針對準畢業生,就連畢業的校友也能一起參與媒合及面試課程。母校今年更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由人力銀行方面先過濾廠商並居中媒合企業與逢甲合作,再到校輔處二次篩選,就是要讓學生進行優質的就業媒合。
壘哥身為逢甲人,與畢業的校友們維繫好關係,並協助學生們職能的發展與探索,這些業務繁雜,但壘哥仍感到十分滿足,或許是「心繫逢甲」的關係。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