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斯巧.攝影/許惠娟(EMBA經管100)、陳幼蘭(EMBA高階99)、張政文(工工72)
母校建校已逾半世紀,現已邁入下一個50年,教職員工近2,200人,已培育出17萬名社會中堅,畢業生整體表現自2008年起每年均名列臺灣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前10名,顯示逢甲畢業生的優質,並是企業最愛進用的人才。母校之所以能有今日的佳績,除了教職員工、在校生、校友的優良表現之外,歷任校長及副校長更是偉大的領導者,感謝蕭副校長在百忙之中接受月刊的專訪,藉由專訪,就讓蕭副校長與我們分享他的見證與想法吧!
蕭副校長於民國68年進入母校就讀工工系,並於民國81年回母校就職,一路從工工系副教授、進修推廣學院院長、總務長、經營管理學院院長、研發長,到現在擔任副校長,負責校務的研究與發展。歷經20多餘年在逢甲的光陰,親身接觸並感受母校辦學的付出,尤其是更能感受到母校對學生及校友的用心與熱心。
母校辦學卓越 關鍵的金三角
母校有如此優秀的成績,全是因為各方的努力耕耘,對此,蕭副校長表示,這來自於母校關鍵的金三角,而這金三角是什麼呢?其中包括了:「董事會、校長與全體教職員工、校友」!
母校董事會董監事無私奉獻
蕭副校長提到,歷任的董事長與董監事對於學校的用心是首要的關鍵,尤其母校背後並沒有財團支持,全靠學校自己經營,歷屆董事會均由公益董監事及校友董事們所組成。董監事們無私奉獻,對於辦學及校務發展,扮演著全力支持學校發展的角色,絲毫沒有一點馬虎,秉持著學校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一直大力支持校務發展。
校長及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耕耘
逢甲就像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大家庭,從你踏入逢甲的那一刻開始,不知覺地就已成為了這裏的一份子。蕭副校長說:「每年,在近清明節之際,董事長及校長都會率領著幾位一級主管,前往追思已故教職員工,這就是逢甲情,也象徵著學校永遠存念感恩曾為母校付出與努力的每位教職員工」,因為有這些前人的努力,讓後人可以享受並擁有今日的成果。蕭副校長提到,如同企業經營一樣,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永續,而正當人人高喊永續之時,什麼是永續?永續應可如何更為直白呢?在享受前人所留下的一切時,蕭副校長反思:我們也應該要秉持著前人的精神,為年輕及未來的教職員工創造更好、更穩定的發展環境,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為學校,為辦學盡心盡力,這也就是所謂的永續吧!
畢業校友的優秀表現
金三角的另一個重要關鍵,就是畢業的校友們。畢業校友們的優秀表現受到社會的肯定後,工作穩定之時,也更願意以無形及有形的力量來回饋母校。蕭副校長笑著說,每當聽到外界讚許逢甲校友的優秀表現及高強度的凝聚力時,自己也跟著大聲的說:「我是在逢甲服務的呢!」校友們的表現讓逢甲人均與有榮焉,且引以為傲。校友們在外界的表現,及自身對於學校的肯定,絕對是母校最好的成就,畢業校友們的支持力量是相當強大,對社會評價有極高影響性。
強大的金三角 是母校致勝密碼
就因為「董事會、校長與全體教職員工、校友」彼此穩固的銜接串聯,而形成一個最強大的金三角,帶領母校成就更璀璨的未來,這也是逢甲的DNA密碼,也是他校所沒有的。金三角最重要的本質及核心,完全是為了母校的所有在校生,從產學合作到母校的校地規畫,都是為了培養出社會、企業及國家所需要的人才。
蕭副校長強調,只要將這個金三角建構的穩固,各方面表現良好且創造優質的辦學成績,家長們自然放心讓學生前來就學,如此就不用擔心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蕭副校長風趣幽默,但談起個人的想法,則有著他獨到的理念與堅持,眼神中更是透露出他對學校及在校學弟妹的熱忱。
我校光大永無疆 校友是母校最大的力量
近幾年來,蕭副校長多次參與校友活動,並跟學長姊們一同唱著校歌的同時,除了感受那種令人感動的氛圍外,也讓蕭副校長對校歌歌詞作了進一步的解讀,校歌的歌詞是否就是前人對所有師長、在校生、及畢業校友們的期許及勉勵,尤其校歌的最後一句「我校光大永無疆」,蕭副校長指出:「所謂的無疆,指的不光是區域,更包括了時間軸」,校友們團結的力量是無限大且無止盡的,每個校友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都有著一片天,而這些校友所擁有的人脈更是擢髮難數,「一個人的雙手無法擁抱全世界,但大家手牽手心連心,將全部的力量集結在一起,才能真的永無疆」,蕭副校長深信,畢業校友的力量絕對是母校最大的後盾。
與校友們一同為辦學努力 善用優秀校友資源
因此,蕭副校長認為,要把辦學這一個任務做好,不光光是學校的積極努力,其中也應融入畢業校友的力量,校友們應與學校一齊辦學,透過產學合作、就業實習等等,提供給在校生更多學習的資源,把已有架構性的金三角,建立成更具結構性的系統,透過架構性線條的勾勒,實踐系統的紮實。
提攜畢業校友後進 永續傳承逢甲精神
在校生自母校畢業並剛進入職場,是為社會新鮮人,若無特殊因緣際遇,一般則需一段長時間的摸索及辛苦奮鬥的過程,尤其現今時代趨勢演進及大環境變化的速度非常快。然而最能實際掌握經濟與社會脈動的,是分散各地及跨領域的校友學長姐們,若有他們的助力,將跳躍加速年輕畢業生與社會接軌的速度,相對地,校友企業也會有好的人才挹注,進而校友會的網絡及效益,亦能快速擴大及永續。蕭副校長認為,若是資深校友或是校友會,能跟學校一齊來辦學,並協助年輕畢業校友,將會大大縮減他們成長並發光發亮的時程。
諸如,台北校友會成立逢青團,則是一個相當好的體制,可藉由逢青團把逢甲人的精神凝聚起來,發揮承先啟後的效益。中區逢青團亦也成立,未來若能在各地成立逢青團,讓剛畢業的逢青校友,即使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也能即刻地與逢甲校友會連結,並享受到相互照顧與提攜的社會網絡資源,在受到關懷協助之下,必能讓逢青校友對學長姐校友及母校產生更多的認同感與向心力,將逢甲人精神繼續傳遞下去,進而將力量回饋給在校生,如此將得到永續的良性循環。
總言之,若校友會及系友會能與在校生的學生會及系學會做連結,讓在校生在學時,即能與畢業學長姐密切互動,在校生則於在校期間,即能提前體驗社會的趨勢,且在畢業後能有感地加入校友會,以作永續的傳承。在他校所沒有的金三角密碼下,逢甲必會持續締造一波又一波的巔峰。永遠被抄襲,但不會被超越,讓所有的逢甲人,都能昂首闊步,高聲吶喊「我是逢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