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8.06.04
【國語文教學中心訊】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於5月25日、26日兩天在人言大樓積學堂舉辦「第三屆建構/反思國文教學學術研討會──文白之爭」,邀請學界先進針對語文教育進行深度學術交流。
本次研討會由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主辦,並由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臺陽文史研究學會、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與會貴賓包括逢甲大學邱創乾副校長、人文社會學院王嵩山院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施懿琳教授、中華民國周夢蝶詩獎學會理事長曾進豐等師長,參與者約120人。
研討會規劃二場專題演講,第一天為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陳昌明教授,以講題「文白爭什麼?──素養教學與課綱體制的省思」,說明課綱審議制定過程、語文與素養教學之間的關聯性。第二天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陳萬益教授,講題為「舊體制與新思維──我看『文白之爭』」,從歷史的脈絡探討課綱爭議的緣由,說明這世代的語文教學應該著重聽說讀寫的訓練,而非文言、白話的載體問題。
此外,研討會也安排8個場次之論文發表,共計發表24篇學術論文,透過學術交流與對話,共同討論國語文教學的選文設計與語文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法。與會來賓透過本次研討會的討論,了解「文白」之間,並非只有意識形態的爭辯,而是有更高層次的討論空間,如人文素養的涵化、閱讀教學的設計等,這些都是打破文、白二元對立的框架,唯有如此,新世代的語文教育才得以有一個嶄新的詮釋論述空間。
最後,主辦單位邀請逢甲大學榮譽教授李威熊教授、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陳萬益教授、道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曾國俊執行長、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先生,進行「學術、文學、教育」三角座談會,透過學界、教育現場、文學創作三方的對話,共同尋繹新世代語文閱讀素養教育的可能與方向。黃國珍創辦人指出,21世紀的教育是將知識變成力量的能力,而非知識就是力量,因此,未來的教育應該是閱讀理解和問問題的能力,培養多元敘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兼所長翁聖峰教授(居中者) 在研討會中暢談國語文課綱歷史脈絡與文化現象。(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第三屆建構/反思國文教學學術研討會──文白之爭」安排學術、教育、文學三角座談會,左起維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先生、逢甲大學榮譽教授李威熊教授、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陳萬益教授、道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曾國俊執行長。(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於5月25日、26日兩天在人言大樓積學堂舉辦「第三屆建構/反思國文教學學術研討會──文白之爭」。(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陳昌明教授(右)蒞校演講「文白爭什麼?──素養教學與課綱體制的省思」,左為主持人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廖美玉教授。(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