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建築與咖啡的完美融合 逢甲建築第一座國際小書屋
deco

建築與咖啡的完美融合 逢甲建築第一座國際小書屋

2017.11.01

deco

 

  母校建築系於102年11月召集上千位系友與500位在校生,轟轟烈烈的慶祝創系50周年系慶,「逢甲建築走過精彩的50年,而接下來又應該如何繼續深耕?」現任母校建築專業學院黎淑婷院長及時任系友會蘇泰霖會長領起發聲,願能結合學生及系友們共同進行建築公益活動,串聯學校與業界所習得的建築專業回饋社會,「逢甲建築小書屋」就此浮現。

 

    建築小書屋計畫從發想至推動,陸續完成台灣苗栗泰安鄉實踐「一號象鼻泰雅小書屋」;南投仁愛鄉二號親愛小提琴小書屋(我們也欣喜他們今年維也納的比賽獲得國際第一名大獎)、新北三峽三號小草書屋等等,並邁向「深耕50,前瞻100」之初衷,目標偏鄉地區一百座小書屋。

 

    因緣際會下,建築小書屋收到熱烈回饋與邀約,更拓展至國際關注。受馬來西亞系友周道惠先生引薦,建築專業學院攜手長年關懷弱勢的富宇慈善基金會,並與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合作,於泰國北部清萊「嘎?村」興建「逢甲建築第一座國際小書屋」。「嘎?村」屬泰緬邊境一帶貧瘠的區域,並群居泰北少數民族「阿卡族(Akha)」。早期種植罌粟花供給毒販提煉,近20年來改種咖啡豆維生,是全泰國教育程度最低,高比率貧窮與吸毒的族群。

 

    本座小書屋於106年4月23日開工動土,結合當地氣候與風土民情,小書屋整體規劃除了提供孩童良善的閱讀空間外,更含括集會場所、多功能空間以及衛浴空間等;並貫徹母校建築在地化、永續的建築理念,除了必要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其餘所需材料,在當地基督教會支持下,號召居民共同合作上山砍伐木材與竹子等材料,全村動員就地取材自力造小書屋。

 

    106年8月9日母校建築系偕雲林古坑的華南國小陳清圳校長,帶著專精咖啡種植與烘焙的專家與學生,與居民實際對話並理解他們面臨的問題與處境,共同討論予以適當的改善方案且提供專業咖啡知識與技術。

 

    106年8月12日開幕當天,全村與鄰村上下聚集近300多位族人穿著傳統阿卡族服飾盛裝出席,帶來自家青菜、料理與水果共同慶祝逢甲建築國際一號小書屋的開幕,村民知道他們的咖啡豆是更有價值的,只要改善技術,這片咖啡園不僅只是在地的咖啡園,更可以成為國際的咖啡莊園。

 

    建築專業學院參與學生表示,學院提供非常好的機會讓學生深入部落並參與實踐,比起關在學校孤軍奮戰,我們這一代更需要展現對於社會的關懷,學習如何與社會對話並且共同合作。因為這次的機會更讓學生拓寬國際視野,眼見不同民族的特色與地理條件的特性,將學院所學習之建築專業帶入偏鄉,用自己的力量服務他人是何等榮幸與感動。最開心的莫過於看著小孩與村民使用這個空間時最開心的表情。這樣不僅只是我們在經驗上的受惠,更讓全村300多位村人受惠。
    台灣台中富宇慈善基金會同意贊助泰北這座小書屋,從海外贊助短缺的情況下,終於躍過了門檻,將我們的愛帶向海外!母校建築學院及基金會更以高於市價20%的價格,向村民認購2,500公斤的咖啡豆,做為不能參與小書屋的其他人,也有機會藉由購買小書屋咖啡作為伴手禮,共襄盛舉做公益。(目前已可在學校實習商店中買到)
    黎淑婷院長表示,走到資源匱乏的村落如嘎?村,才知道他們是多麼的期待我們的到來,他們心目中的我們是具備有無比的力量,可是其實我們並不是,我們只是比他們更幸運。一棟建築的感人,絕對不只是一個硬體而已,而是它與土地緊密的連結,能夠深深感動人心。逢甲建築小書屋帶著學生一起參與的意義,就是所有同學都必須直接面對土地與人,唯有感動的建築才能深入人心。

母校蕭堯仁副校長與建築專業學院黎淑婷院長率領工作團隊與「嗄?村」村民舉行開幕典禮

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進小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