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7.10.16
【建設學院訊】逢甲大學建設學院掌握未來發展新趨勢,106至108學年整體發展iCity特色計畫,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VR、 AR以及MR技術等,整合研究中心及學系的研發能量,期望成為全國智慧生活與韌性城市應用的典範展示場域,並在各系積極投入及努力下獲得許多成果,逐步迎向iCity。
為有效銜接106至108學年整體發展iCity特色計畫,藉由103及104學年度所奠定基礎,建設學院於105學年度提前啟動並協助各系執行,相關成果包括水利系透過產學合作,推動上游集水區與都會區的強化科技防災與韌性城市相關技術;都資系建置及強化影像融接與視覺化環境展示,提升學生參賽(展)的競爭能力;運輸物流學系推動巨量數據視覺化分析,採購交通模擬軟體,以滿足教學及研究需求;土管系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中部地區不動產交易模式,並與臺中市地政局、臺中市估價師公會合作。
景憩學位學程透過智慧校園景觀模擬與擴增實境,強化學生科技應用與模擬專業技術;營建防災中心則是利用室內導航掃描及3D模式轉換,並透過VR虛擬實境完成土木館室內空間拓樸及室內導航系統。
建設學院林良泰院長的研究團隊也完成自動車牌辨識、地圖式反向查車導引、智慧路燈等技術,在逢甲校園內完成建置智慧化停車試驗場域;此外,也建置智能櫃,透過軟硬體規劃、施作及營運等,開啟智慧物流新模式,在在呼應106至108學年建設學院iCity特色計畫以智慧生活、分享幸福為主軸的目標。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106至108學年發展iCity特色計畫,圖為水利系運用空拍機拍攝蕙蓀林場上游野溪,提供後續土砂運移推估使用。(照片/建設學願提供)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106至108學年發展iCity特色計畫,圖為都資系推動iTABLE,結合虛境讓使用者瀏覽校園。(照片/建設學院提供)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