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跨領域CDIO創新教育成果展示

2017.09.01

deco

母校以MIT工程教育及史丹佛D-School的改革精神為本,借鑒MIT工程教育所揭櫫從「做中學」的「CDIO創新教育流程」,透過構思(C)、設計(D)、實踐(I)及運作(O),改革現有的課程設計,並以史丹佛D-School倡導的real project、real design、real company的真實專業精神規劃跨領域學程,整合建築專業學院、跨領域設計學院、通識中心、創業教育發展中心、創意碩士學位學程、合作經濟系,透過不同學科背景跨領域的學生及企業與社區人士,共同推動專案實作學習。

105學年度搭配著課程舉辦各種不同大大小小的活動,其中包括與南華大學合作的跨校跨域音樂生命舞台劇、與築生講堂及市政府合作的實構築「放送台」、與台中教育大學共同為扶輪社及台中地區設計酒桶彩繪,鏈結都發局計劃到社區與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營造等。此外,也鏈結了世界各大企業及大專院校共開設國際工作坊,其中分別有3場於母校進行,8場於國外各大專院校舉行;4場移地教學;4場國際大師對談會、13場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演講等。

跨校跨域音樂生命舞台劇

 跨校跨域音樂生命舞台劇由建築專業學院鄭月妹老師統籌,以突破創意創新人才栽培的侷限,整合藝術與設計之產學合作,執行跨領域、多元化、實作的「舞台」場域展演為主要願景。以CDIO實作教學理念,與南華大學以及縱橫影視公司的名導演徐立功先生合作,將通識教育、生命教育、音樂、表演、藝術、建築專業設計等科系跨領域合作演出三場「覺醒的天國」原創音樂舞台生命劇。透過舞台表演、美感訓練來整合生命教育學習的構想,此構想植基關懷者的內心以生命圈的方式向社會、自然及世界擴展,藉由關懷行動,以呈現富含社會共同情感及價值,深度認識及探索自我創意潛能,落實培養未來祥和世界之創意創新全人才為目標。
此舞台劇有4大特色,
1.以「舞台」場域實踐培育美感素養與創意創新能力
2.呼應國際潮流開發「舞台」場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
3.以「舞台」策劃展演行銷的模式串連資訊革命的時代
4.「舞台」創新型展演為導向實作市場行銷訓練。此外,透過舞台設計與製作學習經驗,更可以拓展建築人對空間設計的認識層面。空間設計的藝術教育是以其視覺經驗為主體,讓學生藉由各種舞台藝術的表現來呈現面對空間的感受。
鄭月妹老師表示台灣建築教育中對於舞台空間藝術教育是缺乏的。我們人類居住的城市,其實就是是一個大舞台,這個大舞台非常的豐富,建築可以結合社會文化的各種藝術體驗,賦予思考空間和創意,這對台灣大多數建築人對城市面容缺乏知覺的能力缺陷,將提供有效的訓練。我們期待建築學院學生們在未來的建築環境中皆能有機會體會更多層面的空間美感,進而探索了解自身的存在,以開發人類對知識更深入的理解能力和對社會文化的認知。

實構築-放送台

本次「建築放送台」是建築專業學院沈揚庭老師統籌搭配建設學院都資系及築生講堂三方合作,以推動建築、藝術、生活美學之普及化教育為目標,致力提升大眾共同的文化美學價值,並建立終身學習的管道,營造一個空間與心靈皆美的社會環境。「放送台」以CDIO創新教育模式將3R(Real Project、Real Design and Real Company)融入數位實構課程,目標是「社會實踐×邁向市府×面向人民」,引導學生設計戶外行動講台,並將決選出的兩座作品於台中市府前廣場展出,並在此舉辦了4場演講,讓學生執行的專案實際應用在都市場域中。數位實構課程目標在於希望學校教育能夠接軌真實社會,讓學生的創意能結合社會脈動。
沈揚庭老師表示母校建築專業自105年成立以來,便戮力於建築教育的改革,思考建築如何成為生活實踐的一部份,以設計的力量加速帶動社區與社會的運轉,成為大學社會責任的重要環節。本次的專案不但展示了教學創新的成果,以多樣化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習意願,更重要的是透過以實踐為導向的CDIO專案教學,讓教學走出教室,讓學習融入社區,最終成為能與社會共同成長的開源大學。

台中市政府前廣場展示數位實構1:1實體作品「伴風間與D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