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Big Data)的快速發展為全球帶來一片新局勢,美國統計學會(ASA)在2017年一月份的報導指出,依據「Jobs of the Future: Data Analysis Skills」調查顯示,近五年有65%企業組織增加數據分析職務,有59%企業組織預期在未來五年將增加數據分析職務。面對全球對於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專才需求若渴,逢甲大學統計系考量產業需求和學生就業,將發展「商業大數據組」和「大數據行銷組」兩大領域。
統計系高秀蘭主任表示,隨著資訊科技與物聯網技術革新,大數據成了商業決策利器,隨之而來的大數據儲存、處理、分析都是產業上非常重要的議題。而透過大數據分析以進行商業決策管理之思維,也將改變現今的商業行為模式,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大數據分析師在全球就業市場中供不應求,在英美都屬於高收入群,在臺灣也走向此新趨勢。
統計系預計於107學年度設立「商業大數據組」,除提供商學基礎知識外,將著重結合資訊科技、數量方法、統計分析技能的培育,讓學生具備了解、處理及分析龐大數據技能,並能從模型中獲得價值,應用在預測未來,找出理想的商務決策,創造商務優勢。
「商業大數據組」結合學系傳統特色,可培育精算分析(例如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生命表之評估,有助於精準評估保費)、計量財務分析(例如以股匯市資料庫進行波動預測,以利風險評估)與金融大數據資料分析(例如從大數據資料洞察消費行為,進而掌握個人化行銷商機))等相關專業人才。
「大數據行銷組」部分,高秀蘭主任則表示,透過個人行動裝置與網路資訊,傳播媒體或企業每日都會收集到各式各樣的數據,包含數字和文字,經由大數據分析,可對於不同類型的顧客進行差異化行銷及客製化導向行銷,將有助於擬定準確的市場行銷策略。
其應用相當廣泛,例如金融機構可用以識別風險、計算測量風險值;銀行能透過大數據掌握風險管理,偵測欺詐行為,減少商業上的損失;大型連鎖店可依據分析制定市場策略;製造商則能用來分析產品設計;社交網站和購物網用可分析網站常客,根據用戶的習慣、喜好、年齡、性別等資訊作大數據分析,從而預測購物趨勢,再推薦合適的產品給目標客戶。當消費者的行為能被精準計算,企業就可透過分析推估消費者的下一步計畫,進而提供最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課程規劃上,「大數據行銷組」除提供行銷的基礎知識外,將著重結合資訊科技、演算方法、App程式設計、統計分析技能的培育,讓學生掌握演算技術來擷取傳播媒體或社交網站的數據,並具備資料收集、處理及分析龐大數據的技能,從中獲得潛在顧客訊息,以提出有價值的行銷策略,創造行銷優勢。
對於學生未來出路,高秀蘭主任表示,學生可從事的工作相當多元,例如數據分析師、市場資料調查分析師軟體或統計技術工程師、資料庫建置管理師、品保管理師等,發展無可限量。高主任還引用小說「飢餓遊戲」中的一句話: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笑說「如果選擇統計系就讀,則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逢甲大學統計系為培養學生具備大數據儲存、處理、分析能力,開設專題課程,讓學生實地調查並簡報。(照片/統計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