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建築專業學院畢業成果 「1826」展出建築人的日常
deco

建築專業學院畢業成果 「1826」展出建築人的日常

2017.07.03

deco

【建築專業學院訊】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6月17日至25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舉辦「1826」建築過程展,除了展出學生畢業作品,更透過裝置藝術呈現建築專業學院學生在大學五年度過的1826天。

「1826」展出內容分為個人組與團體組,個人組再分成八項不同類型的題目,包括自然環境、都市環境、建築物理性、文本敘事、都市更新、社會公共性、人文環境、論文研究,每個題目都有自己的展位,展出許多模型、圖面、計畫書等,顯現出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的多元性。

此外,位在展場中央的十餘組裝置藝術則是展覽的另一重點,表面上看過去像是一堆垃圾聚集,但其實都是建築系學生們的日常必需品,如保膠罐、噴漆罐、刀片、草圖紙等。擔任此次策展的陳泓宇同學表示,「當初構思今年主題的時候,就是希望可以找出每一位同學的共通點,最後我們認為,大家共同經歷的1826天就是我們的主題」。

陳同學進一步說明,「因此我們決定展出一堆『垃圾』,並且相信這堆垃圾真切的代表每個人五年來的某個重要部分,是大家生活的縮影。」這些別出心裁的裝置藝術,如實呈現了建築專業學院學生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讓所有對建築系陌生的民眾們能一窺建築系學生的生活。

建築專業學院高敬賢主任表示,逢甲大學學生多,造就多元、各具特色的故事,大家以不同的關懷、尺度、場域、族群等齊聚一堂,這就是逢甲建築專業學院的招牌與風格。高主任也提到,樂見同學們做了大膽的嘗試,擺脫一次性、儀式性、成果論的展演形式,既誠實又坦然地分享屬於大家在這1826個日子所累積的集體記憶。

最後,高主任勉勵學生,「謝謝同學們為逢甲建築的傳統寫下了新篇章。帶著你們的初衷,誠實坦然地面對你們的未來,開闊視野,大步邁向世界,Build a better world。」

圖說: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6月17日至25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舉辦「1826」建築過程展。(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6月17日至25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舉辦「1826」建築過程展。(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圖說: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學生一同布展,為6月17日至25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舉辦的「1826」建築過程展做好準備。(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學生一同布展,為6月17日至25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舉辦的「1826」建築過程展做好準備。(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