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北區統計系友會 基隆八斗子望幽谷 自然地質生態探秘
deco

北區統計系友會 基隆八斗子望幽谷 自然地質生態探秘

2017.05.01

deco
由統計系友會鄭宗陽會長於105年底初成立的北區統計系友會,邀請陳韋佐學長共同籌劃北海岸八斗子地質生態一日遊。

 

    105年3月18日從中山高轉接瑞濱快速道路直達「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我們預約「主題館」的下午2點專人導覽解說,導覽員侃侃而談告訴我們,這裡原是北部火力發電廠舊址。導覽員帶領我們進入「海洋環境廳」,讓我們感受臺灣海洋的獨特與豐富,深知海洋環境與切身生活的息息相關性。

 

    八斗子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日治時期因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填土造陸,將其東北部七斗山所在島嶼與台灣本島銜接起來形成半島。八斗子地名由來可能與基隆原是平埔族巴賽族住地「Pataw」的閩南人音譯相關。我們緩緩駛進半島西側「八斗子漁港」的環港道路,在「福靈宮」前展開八斗子自然地質生態探秘。

 

    海岸地質路線有完整的規劃步道,並不是崎嶇難走,但因近日多雨氣候讓人擔憂。登臨山坡上廣闊草地,倚欄俯瞰崖下的大自然景觀,方知海岸邊的奇岩怪石無比壯觀。在潮浪翻湧下,潮進潮出的浪花間透露出岩礁上的自然節理,四四方方切塊。放眼細瞧,海面上有顆顆砂岩柱「蕈狀岩」,讓人不經意地聯想到野柳「女王頭」模樣。這種砂岩柱地質景觀乃因上層鈣質砂岩與下層泥質砂岩經過長期的風浪侵蝕所造成上粗下細景象。
    受天候影響,海面霧氣遮蔽了躺在東海上基隆嶼風姿,連近在咫尺的和平島也視而不見。39名校友寶眷循步道前行,途中的斜坡階梯可讓人更接近岸邊礁石,半數人緩步而下探秘。佇立石梯正好可對望延伸至潮境公園的海蝕崖壁,其腳下的大片平台錯落著奇岩怪石。這種海蝕平台地質景觀乃因崖壁長期受強風與潮汐侵蝕導致岩層不斷返復崩塌,岩塊崩落而形成。山坡上與崖壁平台仍然可看到海防砲台遺跡,岩礁上不畏風浪的釣客正在與魚爭鬥,與我們這群遊客的心情應該同樣喜悅。

 

    來到注目焦點「望幽谷」,不是寬敞的山谷草原得天獨厚,當晴天下應該是多數人流連忘返的勝地。從望幽谷探頭不遠處的白色台階,是所謂的「六五高地」,是八斗子海濱公園起點,也是終點。瞭望台前我們意外地捕獲從台中前來的校友夫妻,兩人都是本校畢業,鄭會長與之暢談甚歡,當場應允加入校友團隊。

 

    從「六五高地」下來,經過祀奉媽祖的度天宮,我們在區域探索館短暫停留,再前往碧砂漁港旁享用海鮮午餐。隨後進入碧砂遊艇碼頭區,在此相伴散步閒聊,享受難得的午後休閒時光。結束午後的海科館「主題館」參觀行程,我們來到「潮境公園」位於台二線的停車場,由於天空不作媒,臨時縮短旅程,於午後4點駛離,奔向台北溫暖的家。

 

    這段開春的知性之旅,確實給多數不曾造訪的校友寶眷如獲至寶。文後必須特別佩服謝名譽總會長的參與,憑藉毅力跟我們走完全程,當然也要感恩顏大方學長一路的從旁扶持。

 

八斗子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