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目標及特色
(一)目標:
本學程教育目標主要是考量國內工業的實際現況,希望能夠培養學生具備工程理論與實務應用的研發實力,學有專精能順利銜接產業的需求,並有推進業界向上提昇與發展的企圖心及從事尖端科技工作的研究潛力。為使本學程學生於畢業後,能具備一位產、學、研究及高級工程師應有的工作職能,除了工程專業知識課程設計外,並安排人文語言素養及自我學習能力的相關課程,以配合達成教育目標。
(二)特色:
● 全國相關領域中唯一跨機械、航空及應用數學3個領域之博士班。
● 結合跨院系優質師資與資源設備,致力培育兼具數理與工程研發菁英與師資。
● 致力中部科學園區與精密機械園區的產業需求,培育優秀機械工程研發人才。
● 配合漢翔航空工業及中科院航空研究所的研發方向,培育優秀航太工程人才。
● 提供在職進修博士學位管道,以協助大台中地區傳統機械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系所沿革
本學程結合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及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原名『航空工程學系』)的師資與設備,於民國91年成立機械與航空工程研究所博士班,並於92年起將應用數學系的師資與設備納入,以建構完整之教育體系與提升學術水準,並為了能使機航博士班教學資源的整合更具效益與彈性,回歸原博士班的組織架構即為學位學程之精神,自97學年度起奉准轉型為「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為產業界培育優秀的高級機械、航空與模擬計算工程研發人才。
課程規劃與畢業門檻
課程規劃重點分為設計製造與新材料應用技術、能源工程技術領域與熱動力系統、電腦整合技術、航太技術、計算力學與計算數學等領域。
本學程除著重學術研究外並配合產學研發,博士班學生在畢業之前除了須修畢所規定的學分外、資格考(計劃書口試)與英文研究寫作等相關學分,以學術投稿SCI、EI或SSCI論文外,亦可以發明專利作為畢業條件,最重要通過博士論文口試。
師資(研究領域)
本學程師資以教學及研究目標為主,因應國內產業對於機械與航太領域高階研發人力,以及在專業學術建立與技術創新上等強烈需求,結合跨院及跨領域專長師資。課程搭配教師專長,為落實課程規劃與管理規則,透過教評會確認教師開授課程與學術專長相符性,師資專長可劃分為固力、熱流、控制、製造及應數等5方面的領域。
實驗室
本學程結合跨院系教學研究資源整合,由機電系、航太系、應數系提供所屬重要設備,使博士生得以利用各學系設備進行博士論文研究。
獎助學金
● 二年級之一般生(無專職工作者)均可獲得助學金,核發全額學雜費獎學金,分期核發。
● 另有助學金提供申請。
● 研究計畫助理獎學金。
● 出席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者提供獎學金。
畢業出路
本學程已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畢業生已有26名,含1位印度籍、2位越南籍外籍生共3名(現有西班牙籍1位及越南籍2位在學中),平均修業5年。就業競爭性極佳,畢業生任職於航太、機械(精密機械業)、應數、半導體業、光電業及軟體業等相關領域的產業、研究單位擔任研究員及教育機構擔任教職,皆有很好的表現與出路。

彎形流管分析

發動機

彎形流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