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11個飲食小訣竅 輕鬆減重、不復胖

2016.08.01

deco

 

  2016年1月份《消費者研究協會期刊》(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報告了幾個有趣的飲食心理學實驗結果,藉由這些結論,可以幫助大家少吃一點,進而成功減重,非常有趣又實用,讀者們不妨參考看看。

    1.鏡子前進食:由美國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對著鏡子吃東西有利於人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因為在鏡子中不健康的食品會變得較不美味,食慾下降、人們就會少吃一點,因此有助於減重。
    研究人員一共招募了185名大學生,首先要求每位學生選擇一塊巧克力蛋糕或一盤水果沙拉,再分別對著鏡子和不對著鏡子來食用,最後測試他們對食物味道的評價。結果那些選擇巧克力蛋糕的同學表示當他們對著鏡子進食時,蛋糕會比在沒有鏡子房間中變得不夠美味;而選擇水果沙拉的學生表示,水果沙拉的美味程度,無論有無面對鏡子都絲毫未減。
    該研究作者中央佛羅里達大學助理教授賈米(Ata Jami)博士指出,人們透過鏡子,看到自己吃不健康的食物會覺得不舒服,接著就會意識到應該吃更健康的食物。也就是說,在鏡子前進食會讓進食者較注意自己的行為,包括進食的種類及份量。人們從鏡子看到的不再只是自己的外表,同時也促使他們能夠像衡量別人一般客觀地來衡量自己。對著鏡子會迫使人們去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輿論的標準,促使人們進行自我調整。這也更凸顯進食者在面對不健康食物時的罪惡感,此種潛意識的不適,就會直接降低腦部對不健康食物的認同感。
    先前研究發現,在鏡子前吃東西會讓人少吃三分之一的份量,因為進食者會透過鏡中影像進行自我反省,且這麼做也會讓人儘可能去拿取對身體健康比較有益的食物。
    2.食物標示健康,更容易吃過量而發胖:一篇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Austin)分校麥寇布斯商學院(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所做的研究發現,許多人認為吃「健康」食物比較會吃不飽,因此很容易越吃越多,而所吃的份量甚至會超過建議攝取量,結果反而增加肥胖的風險。此實驗共有162位大學生參與,藉以了解食物若標示「健康」字樣,是否影響一個人的點餐量與實際食物的攝取量。結果顯示,一般人看到食品標示「健康」字樣,就會下意識認為較無飽足感,傾向點較大份量的餐點,因此就會開始無節制地大吃特吃。所以食物若標示「健康」字樣不但可能無法減少肥胖問題,或許反而造成肥胖更盛行。
    3.如果不餓,午餐就省下吧:因為不餓就進食,會讓血糖值一直處在高峰狀態、居高不下,很容易就會讓你變胖。
    4.烹調餐點時煮少一點,就不會吃過量:因為台灣人勤儉持家,若一開始煮太多,會覺得食物吃不完可惜,即使吃飽了,還硬把它吃完。
    5.要以愉悅的心情吃下健康的食物,而且務必在當你能夠節制自己少吃一些食物時,就要給自己小小的獎勵,這樣才能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習慣。
    6.要注意每一份餐點的熱量標示,才不致於不小心就吃過量!
    7.將食物分切成較小塊,份量少一些,就會少吃一點。
    8.用小一點的盤子盛裝食物,會少吃20~25%的食物量。且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2015年11月份的研究指出,用大碗盛冰淇淋的人會比用小碗的人多吃了31%?的量,因為小盤子很明顯帶來一種滿到快溢出來的視覺,相當令人滿足,就會少吃一些。
    9.用不起眼的盤子裝食物,食物看起來就會沒那麼好吃,通常用紙盤盛裝食物,會吃的量最少。
    10.用叉子吃東西,比用湯匙吃有助減重,用叉子的人往往吃得比較慢,因為吃得慢,也會吃得比較少,而用湯匙吃可能會低估已吃下的量,不知不覺中就容易吃過量了。
11.儘量避免負面用語,如果警告節食者「不要吃餅乾」,很可能讓他們下意識吃更多,甚至可能吃下比平常多2倍的量。
上述的11項飲食行為心理學實驗結果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也擔心吃太多,想要減重,又遲遲找不到好方法,與其花大錢買節食餐或搞些奇奇怪怪的花招虐待自己,潘老師建議你,不妨試試看以上的小撇步,且持之以恆,長時間下來一定會對你有非常大的幫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