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斷演變,演變成一個來不及想像,甚至無法想像的未來,不論是任何議題,提到的總是除了「創新」、「創新」、還是「創新」,但就算這名詞已深植人心,要如何將創新一詞真正的變成動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然,如果這如此容易,許士軍大師也就不會形容:「創新有如教狗用後腿走路!」,許多傳統的方式在現代已不堪使用,然而「大數據」的使用,聽來陌生,卻常常被我們所運用,而究竟大數據是如何運用的呢?。母校EMBA聯誼會於105年7月3日,在北區EMBA聯誼會成立之際,邀請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翟本喬大師專題蒞臨演講「大數據的理念與應用」。
翟本喬大師 臺灣首位國小跳級生
談起科技層面,您一定會提到翟本喬大師,翟本喬大師在國小時即成為臺灣首位跳級生;大二時就規劃出臺灣第一套電腦交通號誌控制系統;也在念博士班時,三週完成標準普爾請顧問一年都寫不出來的財務系統;還是Google的菜鳥員工時,就設計出年省千萬美元電費的電源架構;翟大師在他的書中曾提到:「真正的創新是勇敢選擇沒有別人能做的事。光有點子不夠,還要有做出成果的能力。效法別人,最多只能做到和別人一樣,所以我從不想如何趕上別人,而是要直接超越別人!每個人都有改變和創新的潛力,之所以無法突破現狀,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對,導致只能跟著規範走」翟本喬大師他也是和沛科技創辦人,而他的成就當然不只如此,只要科技不停止往前,翟大師的偉業將不斷持續下去!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又稱為巨量資料或是海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人工或者計算機,在合理的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形式的資訊,在總資料量相同的情況下,與個別分析獨立的小型資料集相比,將各個小型資料集合併後進行分析可得出許多額外的資訊和資料關聯性。
大數據運用在哪呢?
大數據可以偵測呆帳,運用機器學習,分析客戶銀行及信用卡紀錄中數百個變數;或是用於市場統計,產品反應或選舉,可用來察覺商業趨勢、判定研究品質、避免疾病擴散、打擊犯罪或測定即時交通路況等;非常的普遍使用,這正是大型資料集盛行的原因。
大數據和數據不一樣在哪裡?
傳統計算科學思維是讓電腦速度更快。讓電腦快一千倍,更快得到問題的解答!而新式計算科學思維,指的則是大數據,大數據的理念是運用更多的資料,甚至讓資料多一千倍,而解出最佳的答案。
以電腦翻譯為例來說,傳統方法的方式是字典+文法規則+例外資料庫,在初期效果不錯,但卻不會進步,只會保有一樣的資料庫,且當用法改變時,資料庫並不會自動更新,導致例外越來越多,或是不夠正確的翻譯。大數據則是使用統計翻譯,比對同一文章之不同語言版本,建立統計模式,在初期功能不佳,但隨著時間越來越久資料會更多元更正確,就算不懂語言也能翻譯,自動成長。
「翟神」魅力不容小覷
在演講的最後,開放空檔時間讓學長姊們與翟大師一同合影,學長姊們紛紛當起粉絲,熱情的參與合照,留下寶貴的紀念。此次演講感謝EMBA聯誼會的邀請與母校師長董事以及校友會學長姊的參與,讓活動圓滿完成,也感謝翟大師帶來精彩的講座,學長姊們獲益良多,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翟本喬大師

翟大師粉絲團

吳瑪麗總會長夫人(前右2)代表總會共襄盛舉

與EMBA粉絲團合影,EMBA吳俊哲執行長(中間左3)、林明輝會長(前排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