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 本校榮獲銀質獎、佳作獎
deco

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 本校榮獲銀質獎、佳作獎

2016.07.25

deco

【材料系、光電系訊】為鼓勵國內學生投入「光電應用領域」,並提升系統設計實作技術能力,立創光電舉辦「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從國內外參賽論文中篩選入圍10篇論文,再於6月27日在東海大學舉辦的研討會上,邀請10餘位各領域學者專家與入圍同學交流、討論並進行最後複審。競賽結果出爐,本校材料系黃文冠同學榮獲銀質獎及光電系黃俊穎同學榮獲佳作獎。

材料系黃文冠同學經由張志宇助理教授指導,以論文「A solution-processed n-doped fullerene cathode interfacial layer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large-area perovskite solar cells」獲獎。張志宇老師表示,太陽能電池原料以矽晶為主流,但其原料成本高昂且製程繁複,製造過程中又會產生嚴重汙染,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材料成本僅為矽晶的百分之一,光電轉換效率則已逼近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此外,鈣鈦礦材料可藉由人工合成的方式取得,因此沒有資源耗盡的問題。而張志宇老師研究團隊運用簡易低成本的化學摻雜方式,改善以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無法兼顧面積與效能的關鍵議題,成功實現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張志宇老師提到,其研究內容除獲得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銀質獎之外,也在今年4月發表於材料領域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並獲選為該期刊的2016 Hot Article。此外,團隊中的兩位研究生也於兩年當中獲得7次獎項肯定,除展現本校學生優異學習成果,也是顯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商用潛力無限。

光電系黃俊穎同學則經由李英德教授指導,以論文「利用費米共振拉曼光譜同時偵測銀奈米粒子尺寸及濃度的新技術」獲獎。黃俊穎的研究是發展一種新穎的奈米技術,能夠透過費米共振拉曼光譜,同時測得樣品溶液內奈米銀顆粒的尺寸與濃度。相較傳統方法,此光譜量測新技術的優點在於成本便宜、分析快速及量測結果反映的是樣品溶液內大範圍之平均數值,與它僅觀測一個光譜譜峰的量測方法,此項基於兩個拉曼譜峰間距變化的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源自光譜儀器的量測誤差。

圖說:材料系黃文冠同學(前排中)經由張志宇老師(前排右二)指導,參加「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榮獲銀質獎。(照片/材料系提供)

材料系黃文冠同學(前排中)經由張志宇老師(前排右二)指導,參加「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榮獲銀質獎。(照片/材料系提供)

圖說:本校光電系黃俊穎同學參加「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榮獲佳作獎。(照片/光電系提供)

本校光電系黃俊穎同學參加「第一屆立創盃應用論文競賽」,榮獲佳作獎。(照片/光電系提供)